但最讓人臆想和揣測的是皇上的態度,臉色平淡的彷彿死的只是一隻阿貓阿狗,而不是一個歷經兩朝在民間聲望極高的堂堂一國之相,還是他的得力重臣。
所有的人一邊盯著皇上那諱莫難測的神情,一邊心裡百轉千回,暗暗驚心,皇上還是往常的皇上,並沒有變成別人,但……那眉間的冷,眸中的陰,讓他們知道,皇上,不再是那個隱忍的皇上了。
他真正的踏上了權術場。
意識到這一層,不只是以李相為首從前的中立派如今的保皇派還是倚仗三位王爺的各派系官員,都感覺到了一種威脅就在頭頂盤旋著,什麼時候落在自己的身上,誰也不知道。
心裡都有著一個非常清楚的聲音在告訴自己,皇上在著手整頓朝綱,相爺的死或許只是開始。
皇后貼身侍女慘案,最有嫌疑的就是三位娘娘。
皇后嚴刑逼供,於是有了御膳房一百三十五名太監宮女對蘭貴妃的指控。
平靜了一夜,原以來再不濟以相爺的地位和影響,這件事勢必讓局勢陷入對峙裡,但才一夜,僅僅一夜,蘭貴妃被囚禁在蘭貴宮中,而相爺也……
難道皇后侍女兩條人命真的是蘭貴妃所為?
正當所有人暗中揣測的時候,內閣學士張大人出列,惶恐的跪在立上,高高舉起一封奏章,哀痛的道:
“皇上,臣有事啟奏。”
張大人的出聲,打破了朝堂上的凝固氣氛,群臣面面相覷之後竊竊私語。
這張大人可是相爺的得力手下,與相爺素有知己之交,他這個時候出來,莫不是為相爺鳴不平?
秦不值注視著跪在殿下的張大人,面無表情道:“準。”
張大人深深的叩首後緩緩的抬頭,痛心疾首的出聲:“臣……為蘭貴妃求情。”
“大膽。”秦不值聲音並沒有提高,但言語中的威嚴和凌厲卻不難聽出。
為蘭貴妃求情?一國之相死了,皇上不但不過問,反而如此凌厲的態度?這?
原本驚疑不安的保皇派官員們眼中遽然出現不安,皇后兩名侍女慘死,蘭貴妃真是幕後指使人?
對於皇上的不悅,張大人老淚縱橫:“皇上,蘭貴妃縱有千錯萬錯,但相爺並沒有錯啊。”
真是蘭貴妃!
聽到這句話,群臣譁然之後皆若有所思,發生這樣的事?唉!難怪相爺自謐,以死謝罪!
相爺德高望眾,卻晚節不保,這情何以堪?
秦不值兩手緊緊的握著龍椅把手上,注視著張大人一字一句皆是痛意和冷厲:“張大人,相爺對朝廷忠心耿耿,為國為君為民,皆一片赤心,但國有國法,家有家現,蘭貴妃不僅是觸及國法,也犯下家規,朕念及相爺情面,打算讓蘭貴妃病逝以保全朝中支柱重臣,但……朕實在是痛心,相爺竟然以如此方式辜負了朕,難道這就是你們身為臣子對朕的忠誠?這樣的忠誠,朕,不要也罷。”
“皇上息怒。”
大殿上,所有的官員們惶恐的跪倒一片,心裡卻為皇上的話中話而震動。
縱觀整個朝堂,他們突然發現,這場沒有意義的派系之鬥是否真的有意義?
無論是大王爺,三王爺,五王爺謀反成功當上帝王,他們也依然是個臣子。
現在不需要拿命去賭,日夜擔心,已經是個臣子了,帝王年輕,還只是個少年天子,相比而論,跟隨這樣的帝王比跟著另外幾位王爺,出頭的機會反而更大!
大王爺秦或一向輕佻不羈,一向不把皇上放在眼裡,自從後宮案發生後,也一反常態的用事不關己的態度面對朝堂上連續發生的兩起驚心動魄的事情。
就算聽聞相爺自謐的訊息,也只是淡淡的挑了挑眉,並沒有太過震驚,他又何嘗不是在明哲保身?
就算退一萬步來看待如今的朝堂。
或王有如此態度,也可以理解,後宮三妃嬪代表著朝中相爺、三王、五王三派。
三王秦覺被皇上派去靈州代天巡視,朝中發生的事情,他就算知道,也來不及趕回來主持,從某種意義來說,皇上勝在名正言順,所以三王在這個回合,輸給皇上。
至於五爺秦克?又豈是省油的燈?
這三人,必要的時候,為了保自己,都可以輕易的犧牲掉跟隨支援他們的官員重臣。
他們到底要追尋的究竟是一個人,還是……只是一份角逐?
眾人時不時的偷窺探著前面的或王和五王爺,他們突然有些茫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