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損失。
破繭南征路
1944年夏,黨中央制定了一個重大決策:派遣八路軍359旅主力,抽調一些幹部,挺進華南,深入敵後,宣傳發動群眾,建立湘鄂贛抗日根據地,並以此為依託,繼續向南發展,打通南北通道。
1943年,中國發生嚴重乾旱,許多地方的百姓只能靠樹皮、草根度日,八路軍部隊也出部殲滅日偽軍700餘人,攻克20餘處據點。
6月19日,晉綏軍區夏季攻勢以圍困靜樂為中心而展開。當日,第19支隊即克石河村敵碉堡,斃日軍17人,後棄碉打援,再斃敵10名,初戰告捷。
6月22日,太嶽軍區第2軍分割槽收復高平縣城。
6月26日,膠東軍區發起平西戰役。
6月30日,太行軍區第3、4、7、8軍分割槽主力,及八路軍總部警衛團攻克安陽西水冶鎮、曲溝集,克敵據點十餘處,消滅安陽出援日軍士官訓練隊,全殲偽軍第一路主力。
6月30日後,晉綏軍區第6軍分割槽和第8軍分割槽在忻靜路兩側地區的武工隊,組織3;000餘名群眾對忻靜公路進行全面破擊,把全長80餘公里的公路,分段挖了橫溝,毀壞橋樑23座。
7月7日,晉綏軍區第2支隊再次進攻靜樂,殲敵50餘名。
7月,八路軍分別攻克贊皇、陽穀、鉅鹿、廣宗縣。
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進軍東北。
依照中央8月13日命令,晉綏軍區所屬部隊這時從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劃出,歸中央軍委直接領導,並以主力部隊4個旅組成晉綏野戰軍,在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兼晉綏野戰軍司令員賀龍的指揮下,向山西、綏遠省會太原、歸綏及同蒲路北段、平綏路西段的日偽軍發動進攻。
8月12日,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等軍區向敵偽發出令其投降的通牒。
8月12日、15日,晉綏軍區騎兵2團先後收復平綏路以北之陶林、武川等縣城。
8月15日,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
8月17日,綏中游擊隊佔領歸綏以東平綏線上白塔等車站。
8月18日,八路軍總攻歸綏市,將偽蒙軍千餘人和日軍300餘人包圍。
8月中下旬,八路軍解放夏縣、沁縣。
8月25日,太行軍區西進部隊攻克武鄉段村,殲滅日偽700餘人。
8月27日,濟源、遼縣解放。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抗日戰爭以中國的完全勝利而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