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大打出手。至於“爽”和生育後代之間有什麼聯絡,只有我們人類自己知道,這倒是真實的。

只要滿足了*,爭奪到足夠可口的食物,它的基因就會延續下去,其他的都沒有太多的意義。只有這兩項要求牢牢地繫結在基因之上,因為基因一旦不具備嗜好*和食物的“性格”就會被具有這種性格的基因淘汰。

我們人類成員之間的密碼絕大多數包含在作為社會性動物的進化歷程之中。

社會關係是怎麼回事呢?這是群居動物(專業說法叫做社會性動物)特有的習性。對於食草動物這種性格有助於防禦攻擊,對於食肉動物則有利於捕食。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這一點毋庸置疑,社會成員聚集在一起曾經有利於我們在遠古時代的生存,我們骨子裡有群居、相互依賴的習性。大體上說,社會性動物除了*和食物需求之外,還進化出協調成員關係、相互依存、相互鬥爭的內驅動力。我們人類成員之間的密碼絕大多數包含在作為社會性動物的進化歷程之中。社會關係問題是一個有趣又複雜的問題,幾乎是社會科學的核心問題。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序幕已經拉開(1)

為什麼只有800萬人口的瑞典,就有愛立信、絕對伏特加、宜家、H&M、沃爾沃、伊萊克斯等世界著名品牌?為什麼山寨手機在深圳興盛?為什麼擅長電子消費品的日本在手機行業卻難見崢嶸?

這是很多人直覺的疑問,邁克爾·波特也想解釋這個問題。

1990年,波特推出洋洋百萬言的《國家競爭優勢》,連同《競爭戰略》、《競爭優勢》構成競爭三部曲,波特也因此在這個領域揚名立萬,開創了競爭學這個分支。

波特認為,國家競爭優勢論有四個點,組成一個四邊形,通常被稱為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鑽石理論”,具體如下:

A�要素條件:土地(包括自然資源)、資本、勞力、勞力教育水平、國家基礎設施質量等。這些要素條件有些是自然因素,有些則是政府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

B�需求條件:國內市場是否足夠大。多數公司首先的目標是著重於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如果國內市場很小,公司很難開發出新產品。

C�相關及支撐產業:聚類自然形成,產業和相關上游產業是否有國際競爭力。

D�公司戰略,結構及對抗表現:國內的競爭環境造就了公司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

我想從基本的文化背景和微觀條件上來理解國家、城市、產業的興衰問題。

我國臺灣地區對大陸電子產業的變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他們的眼光和行動往往超前於大陸。

和大陸一樣,臺灣地區也是一個實用主義至上的地區,從加工中得到了實惠,從此樂此不疲。臺灣並不注重品牌,富士康曾經小規模嘗試過推廣自有品牌的電腦等,他們發現東西雖然可以賣得貴一點,但與接訂單、製造模式相比,出貨量實在太低,銷售十分緩慢,所以淺嘗輒止,又退回到純粹的製造模式。以臺灣地區為首的製造外包也就是我所謂的工業革命以來的第三次產業變革,實質性地奠定了山寨社會的基礎。

臺灣地區和大陸最本質的區別只有一點,臺灣是小市場,大陸是大市場,臺灣模式一旦轉移到大陸,就會產生新的變形,以適應範圍廣闊的市場。

歷史上的山寨產業幾乎都在中國,而不是技術更領先的日本、韓國,原因在於日韓都是大企業統治一切的現實產業。日本有六大電子公司加上六大汽車公司,韓國的三星一家公司的銷售額相當於其全國GDP的20%以上。以我的劃分方式,日韓是工業革命福特模式的延續。此一原理也適用於西方絕大多數發達國家。

從市場來看,就比較清楚。

很多人都在罵*的壟斷。其實,日本是世界上電信運營商壟斷程度最高的國家,日本電話電報公司壟斷了80%的行動電話業務和近90%的固定電話業務。在日本街頭幾乎沒有幾款手機可以買,這在非常喜歡電子消費品的日本是難以想象的。其實原因很簡單,日本是全球少數幾個以運營商發放手機為主的國家,零售市場幾乎被運營商霸佔了。歐洲發達國家的情況也差不多,在英國、德國等地基本上沒有山寨手機,原因很簡單,市場已經被幾家大運營商霸佔了。

多年以來,中國由於市場巨大、經濟發展太快、消費者還沒有足夠的時間懂行,各行各業都採取了低價、快速、質量平庸甚至欺騙的策略,大家誰都沒有建立起霸主的地位。毋庸諱言,這既是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