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了你們的煙。可你們卻不知道自己共有多少人?”
“是的,先生。”
“我本以為,”軍官說,一個所有孩子都在搜尋拉爾夫的情況浮現在他的腦海中,“我本以為一群英國孩子——你們都是英國人吧,是不是?——應該比剛才那樣玩得更好——我是說——”
“起初是玩得很好的,”拉爾夫說,“可後來——”他不說話了。
“後來我們一起——”
軍官鼓勵地點點頭。“我知道了。弄得真的象珊瑚島那樣。”
拉爾夫木然地看著他。
一時他腦海裡閃過那曾經給海灘蒙上過神奇魅力的圖畫。
然而這個島被燒焦得象枯樹一樣——西蒙死了——
傑克已經……
拉爾夫止不住熱淚滾滾,全身抽搐地嗚咽起來。
這是他上島以來第一次盡情地哭;他的整個身子彷彿被巨大的悲痛一陣陣地抽搐,扭成了一團。
頭上黑煙翻滾,拉爾夫面對著正被燒燬的島嶼,而哭得一發不可收拾;別的小孩似有同感,也顫抖著抽泣起來。
在這夥孩子當中有骯髒不堪,蓬頭散發,連鼻子都未擦擦的拉爾夫;他為童心的泯滅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為忠實而有頭腦的朋友豬崽子墜落慘死而悲泣。
軍官被這一片哭聲所感動了,有點兒不知所措。他轉過身去;眼睛看著遠處那艘漂亮的巡洋艦,讓他們有時間鎮定一下,他等待著。
書評1:殘酷的童話
未來某天,世界爆發了核戰爭(不要因為這個開頭就武斷地認定這是一部科幻小說),一架滿載了孩子的飛機被擊落,孩子們奇蹟般地落在一個海島上。飛機沒有了,大人沒有了,人類千辛萬苦所建立起來的文明世界,也危在旦夕。
這就是英國作家戈爾丁獲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蠅王》故事發生的背景。天真的男孩子(沒有女孩子,或許戈爾丁認為女人會導致到他這個故事的力量不能夠達到他所希望的及至),世外桃源一般的海島,完全是童話似的背景,可這並不是童話,戈爾丁利用這個與世隔絕的海島,再現了人類發展的一個側面,一個最真實和醜惡的側面。這側面與大人世界的那場核戰爭遙相呼應。
諾貝爾授獎詞稱此書是一本“闡明當今世界人類狀況的神話”,那我們就來看一下這部神話裡的眾神像:
1,拉爾夫
是書中出現的第一個角色。透過對他肖像的刻畫,我們知道了他是文明之“神”,儘管這文明的種種徵兆尚非常原始。拉爾夫一開始最大的優勢,在於他的海螺。海螺作為一個原始而又唯一的聯絡工具,象徵著話語權。孩子制定的規則裡被反覆強調的一點就是:在開會的時候(開會象徵某種統一思想的步驟),誰拿到了海螺,才可以發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