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稅收情況如何?”
王有德樂得合不攏嘴,喜滋滋的說:“不瞞李公,小人很想多多的申請人手了。”
李中易知道王有德已經喜暈了,也由著他胡說八道,等王有德樂過了勁頭後,他這才笑嘻嘻的稟報說:“由於都是集市內的交易,連半文錢的稅款,都跑不掉。剛才短短的一個時辰內,咱們已經收足了六百多貫的稅款。”
李中易也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從稅率倒推回去,一個時辰的成交金額,恐怕已經超過了一萬二千貫文。
李中易琢磨著,這麼大的成交量,應該不僅僅是開封一地的商人進貨,肯定還有外地的客商,從本地打貨回去。
到了吃午飯的時候,飯棚的跟前,排起了一眼望不到頭的人龍。
幸好李中易提前做好了準備,早早的聘來了五十幾個女廚師,不然的話,超過兩千人的飯菜,怎麼可能一下子做得出來呢?
只不過,可苦了負責洗碗燙筷子的閒漢們,一個個滿頭大汗,兩手不停的忙了整整一個時辰。
李中易走到江邊。看見幾十條小漁船上,都掛著逍遙津集市開張大吉,萬商聚會的白底紅字的布條。
江上不斷有貨船靠岸,原本就停在渡口的貨船,又要離岸遠行。一時間江面上混亂極了。
早知道這麼熱鬧,在擴大碼頭的時候,就應該膽子放得更大一些啊!
事已至此,李中易只得先解決了眼前的難題,再做打算。
李中易換上一身青色官服,頭上戴了烏紗帽。親自走到碼頭附近,不斷的吩咐手下的皂役們,指揮進出的貨船,有序的出港。
其實,碼頭的秩序。就和馬路上的交通一樣,只要大家都不搶,都不亂,按照左進右出的規矩行事,現有可以同時停靠二十條中型貨船的碼頭,其實是夠用的。
李中易之所以要換上顯眼的官服,其實就和穿便服的交警沒人理會,是一個道理。
不論古今。草民們最怕的就是“大蓋帽”。
等渡口的交通基本通暢之後,王有德快步走到李中易的身旁,完全不顧四周嘈雜的環境。大聲說:“李公,李公,稅款過了兩千貫了,一天頂上了咱們原來三個月的全部稅款。”
李中易沒好氣的瞪著王有德,輕聲斥道:“區區幾千貫稅款何足道哉?不必如此大驚小怪。”
“好大的口氣?”李中易的身後突然傳來了一聲清斥,他正欲發怒。扭頭一看,卻見身穿一襲粗布衣裳的柴榮正似笑非笑的望著他。
“啊。陛……黃(皇)爺來了啊,在下有失遠迎……”李中易下意識的就想大禮參拜。忽然意識到不對,改成了拱手行禮。
柴榮根本就沒理會李中易,徑直詢問王有德:“此前一年的稅款是多少?”
王有德根本沒注意到李中易頻頻使的眼色,他還以為柴榮是李中易的好朋友,也就說了真話,“不瞞您說,以前這逍遙津一個月的稅款,也才區區六百餘貫。據小人琢磨著,距離天黑還有段時間,怎麼著也有機會超過三千貫吧?”
“嗯,有些人撈起錢來,倒是一條好漢啊?”柴榮笑吟吟的目光,在李中易身上打了個轉,李中易暗暗告誡自己,形勢不太妙。
皇帝的這種話,李中易哪敢回答,他只得故意裝傻,把頭一低,想矇混過去。
“一天是三千貫,一月是多少?”柴榮象是問王有德,卻又死死的盯著李中易。
王有德的算術雖然也還可以,但是他還沒有掌握九九乘法口訣,對於這種倍數的乘法,頗感頭疼,算了好一陣子都沒算出個結果。
手下不行,李中易這個津令只得硬著頭皮頂上去,小聲稟報說:“回皇爺,是六萬貫。”
“一年是多少呢?”柴榮笑得非常開心,李中易的心裡卻直發毛,他低聲回答說,“回皇爺,是十二萬貫。”
“文素,開封一年的商稅是多少?”柴榮忽然扭頭問身後的一個身穿布衣的老者。
文素?李中易一下子警覺起來,朝中的重臣之中,字文素的,只有一個人,平章事,左僕射,宰相範質。
範質也是典型的貳臣,歷五朝,兩任相,只比馮道那個貳臣中的貳臣,官場不倒翁,少歷了一朝罷了。
“回黃(皇)爺,不到三十萬貫。”範質略微欠了欠身子,信口就說出了數字,李中易不得不佩服此公的記憶力之強悍。
“這麼說來,假以時日,這逍遙津的稅款,很有可能超過開封城內的商稅?”柴榮問的是範質,眼睛卻睃著李中易,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