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1章 計劃經濟

李中易駐馬於小山坡之上,手裡的單筒望遠鏡,由遠及近,最終停留在忙碌著農活的新移民身上。

這些剛分到田的移民,都是李家軍用刀槍和皮鞭,從幽薊大平原上強行帶到平盧的漢民。

早在秦朝以前,中原地區就面臨著北方蠻族犬戎的巨大軍事威脅。西周的國都鎬京,就是被犬戎所破,周朝被迫東遷,史稱東周。

秦朝建立之前,匈奴逐漸興起,遂有始皇安排蒙恬北守長城的戰略決策。

然而,契丹國和傳統意義上的草原蠻族,有著本質性的不同。

在契丹國之前,無論是犬戎,還是匈奴,都是以遊牧為主的弓馬民族。

自從後晉石敬瑭獻出燕雲十六州之後,契丹國搖身一變,成為了弓馬和農耕並存的複合型政權。

更重要的是,自從晚唐以降,中原地區戰亂不斷,城頭變換大王旗的速度,簡直比翻書還快。

但是,契丹國境內,卻一直享受著難得的和平。沒有戰亂的幽薊大平原,不僅糧食產量高於絕大部分中原地區,更重要的是,就連冶鐵技術也已經超過了中原。

原因其實很簡單,中原的混戰迫使漢人工匠們背井離鄉北上躲避戰亂,結果卻白白的便宜了契丹人。

李中易沒有急功近利的打算,飯總要一口一口的吃,事總要一點一點的做,量變足夠大的時候,才會導致最終的質變。

按照持久戰的原則,李中易秉承敵少一人力,則我強兩分,甚至是三分的正確國戰邏輯,強迫同族的兄弟姊妹們,南下到了平盧。

由於契丹人此前的擄掠,以及軍閥藩鎮們的亂戰,平盧地區如今的人口,比最高峰時期,少了大約十倍。

俗話說的好,人多好辦事,人少好分錢!

平盧地區的大地主們,死的死,逃的逃,無主的良田幾乎遍地都是。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大大減輕了李中易分田到戶的阻力。

李中易放下手裡的單筒望遠鏡,輕聲嘆道:“小老百姓最可憐,我迫使他們背井離鄉,拋棄祖上留下的基業,應該是惡人中的大惡人。可是,我只是分了點田地給他們,借了農具和耕牛給他們而已,他們罵我的聲音,便小了許多。”

劉金山點著頭,也嘆息道:“小民們只要有口飯吃,便會感恩戴德。”

李中易是何許人也,他馬上聽出劉金山話裡的小刺,其潛臺詞是:李中易應該與民休息,而不應折騰草民們。

在李中易接觸的文官之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是純粹的書呆子,這些人以為讀通了聖賢書,便可治國平天下;第二種則是有些情懷的文官,他們比較重視與民休息,強調無為而治;第三種文官,也是人數最多的一堆人,他們嘴上大談聖賢之道,私下裡卻黨同伐異,拼命的往家裡摟好處。

這人吶,都是具有兩面性的複雜物種。在整個官僚集團之中,不幹一件好事的小人,其實是不存在的。同理,專門利人,從不利己的所謂聖人門徒,李中易至今也是從未見過。

劉金山就屬於讀過聖賢書,非常推崇兩漢無為而治的少數文官之一。他為了替草民說話,不惜當面得罪李中易,單是這份情懷,就足以令李中易多看重三分。

幾十萬人,被刀槍驅趕著離開家園,一路上難免會遇上各種困難,哭號埋怨在所難免。

人都有惻隱之心,李中易也不例外。只不過,他和劉金山站的高度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必然會有較大的差異。

“光清啊,自晚唐以降,我堂堂炎黃貴胄,屢屢淪落於蠻夷的鐵蹄之下,究其根本,就在於彼此不團結,無法聚沙成塔。”李中易撫摸著“血殺”漂亮的鬃毛,感慨萬千的說,“大大小小的藩鎮,為了私利,不惜勾結異族入侵我華夏。嗯,石敬瑭這個沙陀族的敗類,就是典型的例子。”

“國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沒有第二條路可走。”李中易扭頭盯在劉金山臉上,“幽雲十六州,本為我華夏之故地,必須儘早收復。若想解民於水火之中,我中原多一分人力和物力,將來傾力北伐之時,便少殘害一個同族的兄弟。在這件事上,必須算大帳,而不能只看眼前。”

劉金山聽得懂李中易的話外音,也算得清移民南遷的利弊,可是,被所謂聖賢書薰陶多年的腦袋,一時間也難以徹底轉過彎來。

李中易見劉金山一直沉默不語,他不由暗暗點頭,這年月,骨頭硬的文臣,屬於稀有動物的範疇。

說實話,劉金山的文采並不咋的,但他有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執行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