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1章 西出榆關

拔。

在大軍行進方向的兩翼,由騎兵營的將士們列陣守護著,這也是李中易多年用兵惟謹慎的慣例。

在李家軍出兵之前,往四周的百里外放出精銳斥喉,早就是條令中明定的規矩。

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大軍行進的過程中,最容易遇上契丹輕騎兵的突然襲擊。所以,一直駐紮在城外,反打契丹人草谷的騎兵營,便義不容辭的擔當起了,替掩護全軍行動的重任。

有了騎兵營在兩翼的掩護,在中路行進的大軍,便有臨敵列陣的時間。不客氣的說,只要李家軍列好作戰陣形,那就基本上在立於不敗之地。

歷史上的漢軍和草原蠻族作戰,只要漢軍有時間擺開陣形,蠻子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敢捨命去硬攻,而只能採取斷糧道、輕騎襲擾這些所謂的狼群戰術。

那個永遠無法封侯的李廣,以五千人對抗數萬匈奴騎兵的圍攻,在絕對的兵力劣勢之下,直到弓弩射完,方才戰敗被俘。

如今的李家軍,無論是戰鬥經驗、武器裝備,還是組織紀律性,或是基層軍官團的精幹程度,都遠遠勝於李廣所率領的郡縣兵。

兵法有云,夫戰,以正勝,以奇合!

李中易的用兵原則,極為持重,寧可不勝,也絕不能輕舉妄動。這一點,倒是和秦末名將王剪十分相似。

想當初,秦國伐楚的時候,腦袋發熱的贏政,起初信了嘴上無毛的李信,只派出二十萬秦軍便想滅楚,竟被項燕殺得大敗虧輸。

最終,贏政放下身段,主動上門,誠懇的請出王剪,授兵馬六十萬。王剪也不負秦王的重託,領著傾國之兵,步步為營,穩打穩紮,最終滅了強盛一時的楚國。

六十萬秦軍攻擊四十萬楚軍,並且沒有給楚軍的主帥項燕,任何可以僥倖的機會,這就叫作堂堂之師,以絕對的實力取勝。

六萬大軍出榆關,隊首已經在十里之外,負責押陣的近衛軍先鋒,卻連城門洞都還沒走出。

按照慣例,參議司以及輜重營、炮營、工匠營等輔助軍種,都隨李中易的中軍一起行動,由近衛軍負責守護。

直到太陽懸於半空之時,原地休息已久的近衛軍才接到了開拔的命令,大家紛紛起身,在軍官們的口令聲中,列隊出城。

“爺,您站一宿了,不如回馬車裡歇息片刻?”李雲瀟擔心李中易身體吃不消,壯著膽子湊過去小聲提建議。

李中易見近衛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出了城,便點了點頭,在親衛牙兵們的簇擁下,邁步走下城牆。

城牆邊的臺階下,十餘輛高大寬敞的四輪馬車,一字排開,顯得氣勢非凡。

李中易走到四輪馬車旁,並沒有馬上踩著長條木凳上車,而是停下腳步,輕輕的拍了拍粗大的車轅。

四輪馬車,其實在開封城中的某些商戶那裡,很早就使用了,並不算特別稀罕的事情。當然了,開封城裡的四輪馬車,大多數情況下其實是用牛拖拽的,並且沒有前輪轉向的懸掛輪軸系統。

由於愛好問題,李中易曾經仔細的研究過《清明上河圖》,圖內就有四輪馬車的清晰記載。

然而,無法轉向的四輪馬車,僅僅只能在街道寬闊的開封城內短途直線運輸,只要離開了開封城,便會寸步難行。

身為政事堂相公之一的李中易,當然知道四輪馬車無法在普及的原因。核心是,除了勤修馳道的秦漢兩朝之外,歷代的皇朝都不怎麼重視修路的問題。

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除了李中易明白之外,再無人知曉其中的邏輯。

另外,即使朝廷心血來潮的修了官道,也不會去注意養護的問題,以至於,道路始終出於殘破不堪的狀態。

晴天倒也勉強。只要下了雨,泥濘的道路上,別說四輪馬車了,就算是獨輪車,也很容易被坑窪所困。

此次西出榆關,沿途皆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道路狀況遠勝於中原地區。

李中易現在並不缺馬,比兩輪馬車更加寬敞和舒適的四輪馬車,由著四匹甚至八匹良馬拖拽著,既保證了行軍的速度,人也舒服許多,何樂而不為?

至於四輪馬車的轉向系統問題,其實呢,在有輪軸的基礎上是很容易實現的,只需要將前輪的懸掛改為一個大圓盤即可。

將車轅與車身銜接的部分與前輪懸掛結合,使得馬匹轉向的時候前輪的懸掛也跟隨整體轉向。由於,車輪中滾軸的作用,前後車輪能夠自動自行調節各輪的速度差。這種懸掛方式無法做過小角度的轉向,無法做速度過快的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