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裡的簪纓世家,誰家沒有見不得光的齷齪事,如果吳廷祚硬要按章程辦事,嘿嘿,家醜外揚倒算是輕的,重則丟官罷爵,讓宮裡生厭。
吳廷祚以政事堂相公之尊,兼任開封府尹,其實是託了先帝的福氣。開封府尹,照例只能一任,頂多三年期滿,便要調職。
儘管範質沒有明言,吳廷祚私下裡卻明白,範質一直想把門生楊炯,拔擢到權知開封府的寶座上。
問題是,權知開封府事,可以不論品級,只要資歷夠了便可上任。但是,吳廷祚這個當朝相公,卻再難找到比開封府尹更有實權的兼職。
銅臭子李中易曾經有句名言:三年清知州,五萬貫文錢,吳廷祚對此深以為然。
兩年的開封府尹生涯,吳廷祚便已經撈了不下五十萬貫錢,這還是他的比較收斂,沒有主動索賄的收益。
官運幾乎到頭,財運也即將到頭,吳廷祚又不是那等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豈能對範質沒看法?
只是,範質深得符太后的信任,又是先帝託孤的首相,實力遠不如人的吳廷祚,只能裝聾作啞,難得糊塗罷了。
回到府衙後,吳廷祚更衣換過便服,剛飲了半盞茶,就聽人稟報,王曉同來了,在二堂外候著。
吳廷祚沒打算馬上見王曉同,只是哼哼了一聲,表示知道了,便再無下文。
琴墨不知道吳廷祚要見王曉同所為何事,但是,他非常熟悉吳廷祚的肢體語言,便衝那個下人使了個眼色,讓他先下去等著。
王曉同心裡多少有些奇怪,吳相公執掌開封府也不是一日兩日了,還從未單獨召見過他,今日個這是怎麼了?
從李中易權知開封府開始,一直到現在,王曉同幾年如一日的被釘在了防隅軍都指揮使的任上,仕途上再無寸進。
不管旁人是怎麼想的,王曉同並沒有抱怨李中易這個老上司,不拉拔他這個老上司。
俗話說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朝裡有人好做官。王曉同不過是個正八品的負責救火的窮丘八而已,也沒太多的人關注他。
就在大太陽底下,王曉同一直在二堂外站了大約半個時辰,堂內方才傳出喚他進去的鈞命。
王曉同下意識的整了整衣冠,哈著腰,跟在琴墨的身後,快步進了二堂。
“下官防隅軍都指揮使王曉同,參見吳相公。”王曉同的品級地位實在太低了,必須規規矩矩的行堂參大禮。
“罷了,毋須如此多禮,坐吧。”吳廷祚向來不是個多話的性子,在下屬的面前,一口氣說出十來個字,已經算是特例。
王曉同官職不高,可是,混跡於開封府中,時常和本地的土著們打交道,已有十多年了,心眼子卻是不少的。
就和後世一樣,帝都的一名計程車司機,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於高官們的逸事野聞,可謂是瞭如指掌,就沒有他們不知道的大小事兒。
這些所謂的土著居民,很喜歡從門縫裡看人,尤其愛在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人面前,顯擺見多識廣,手眼通天。
只是,如果那些老兄們真有實力,又何至於開計程車呢?
李中易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事務反常即為妖,一向清高的吳相公,居然親自召見王曉同這個八品的微末小官,唉,太陽沒從西邊出來吧?
吳相公親口讓座,那是他老人家平易近人,王曉同若是當了真,那就是天字第一號的大棒槌。
“你的事,我大致聽說了。”以吳廷祚的高貴身份,沒必要和王曉同多說廢話,他的公務也異常繁忙,哪來那麼多閒工夫陪著嘮磕,“右軍巡院缺一名副使,你收拾收拾,三日後上任吧。”
王曉同大吃了一驚,他和吳相公非親非故,難道說,天上真會掉餡餅下來,恰好砸到他的腦袋上不成?
沒等王曉同跪下謝問,吳廷祚彷彿剛想起來似的,又吩咐說:“防隅軍這邊,你管得很好,暫且兼著吧。等找到了合適的人選,再交卸不遲。”說罷,端起了茶盞。
本朝原本沒有端茶送客的規矩,只是,自從李中易權知開封府之後,他喜歡在談完正事之後,喝口熱茶,潤潤嗓子。
這麼一來二去的,端茶送客漸漸的便在府衙的系統內,流行了開來。
畢竟,大家都是同僚,談完公務之後,直接趕下屬走人,面子上多少有些過不去。
主持京城情報大計的左子光,不出一個時辰,便得知王曉同被提拔為右軍巡院副使的訊息,他不由摸著下巴,淡淡的說:“由此看來,那位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