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4章 糧倉失火

“內閣奉上諭票擬,原任知軍法司事李延清,調為警政寺卿,此敕!”

“奉上諭,原任近衛軍副都指揮使李正青,晉為知軍法司事,此諭。”

警政寺,名義上掛在內閣所屬部門之下,實際上直接歸李中易親自管轄。所以,此項人事任命,明面上由內閣諸相一齊簽押,成為合法的任免檔案。

至於,軍方監督體系的軍法司,那就和內閣沒有任何的關係了。李中易親筆寫下調動的命令,透過樞密院直接釋出,並即日起生效。

文臣不許插手軍事,這是李中易從一開始就定下了這個鐵律。按照李中易的有言在先,不管是哪個文臣,無論功勞有多大,貢獻有多高,只要摻合軍方的事務,必定會面臨最嚴厲的制裁!

當然了,文臣不許插手軍事,只是文武嚴格分治的治軍基本原則。

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決策機關的內閣,可以在御前會議上,發表對於進攻他國,討伐敵人,撲滅內亂的政治意見。

說白了,內閣可以作出對外開戰的政治決策,卻無法左右軍方將領的人事,更別提控制軍方的後勤。

直到現在,李瓊這個元老級的宿將,豁然猛醒,李中易把養活軍警的錢,納入到了內藏庫的範圍之內,實在是未雨綢繆的高招。

國家養軍,不外乎四件大事,訓練、人事、經費、輜重。

李中易根本就不缺錢花,他的手頭既有大周錢莊的利息收入,又有逍遙津集市的商業貿易收入,所有的收入都收進了內藏庫,並且是完全不對外公開的一筆筆黑帳。

就連位高權重的內閣相公們,也都搞不清楚,大周錢莊和內藏庫裡究竟有多少錢?

李中易在任命之前,已經提前和李延清吹過風,李延清一聽口風就明白了,李中易這是明顯的提拔。

在軍法司裡,李延清雖然權柄甚重,手下的兵馬卻只有近千人而已,屬於典型的權重兵少。

警政寺的所屬,單單是開封城中巡警鋪的人馬,就足有三千之眾。更別提,整個天下的巡警鋪都歸李延清管轄,所有巡警加一塊兒,那怎麼著都超過數萬之眾了吧?

不過,李延清和李正青的關係,並不是表面上那麼和睦,問題出在他們兩個人的娘子身上。

李延清的娘子,和李正青的娘子,居然一直是鄰居,只是好象早就反目成了仇。無論李延清怎麼旁敲側擊,他的娘子就是不肯說出交惡的內幕,也只得徒呼奈何了!

李中易正在苦熬著批閱公文,聽說李正青趕來謝恩,他不由微微一笑,老十九居然也學會了官場上的那些繁文縟節!

官場就是個大染缸!

哪怕是再純潔的人,只要在官場上混個數載,不僅銳氣全無,就連脾氣稟性也都會變得十分的圓滑。

“叫他進來吧。”李中易對身邊的心腹近臣,向來是葷素不忌的隨意,越是親近的臣子,越容易被踢屁股。

與此相反,越是關係遠的,或是身份尊貴之人,李中易也就越是客客氣氣的敬而遠之。

不過,這僅限於李家軍的嫡系武將,李中易對所有的文臣都很客氣,惟恐禮數不周。

讀過書的武將,骨子裡依然流淌著尚武的血液,講究的是拳頭說話。

“主上,小的知道您不耐煩繁文縟節,本來不打算過來的。唉,小人的娘子硬逼著小人特意來謝恩,不然的話,不許小人上床。”

李正青剛見著李中易,就滿腹牢騷的數說了妻管嚴的痛苦,一旁協助處理政務公文的李翠萱、韓湘蘭和葉曉蘭,不約而同的相視一笑。

三位女子雖然胸大,卻不僅不是無腦,反而都是飽讀詩書且絕頂聰明的才女。

李正青當著李中易的面,連完全不該說的閨閣之語都敢亂說,不管韓湘蘭和葉曉蘭怎麼看,李翠萱就覺得李正青凡事不瞞著君上的態度,擺得實在是端正無比,前途必定無量!

韓湘蘭和李正青接觸的比較多一些,以她的冷眼旁觀,恰恰是因為李中易最喜歡聽身邊人說真話,才有了李正青的凡事不隱瞞。

曾經,李中易曾經說過,君主的性格決定國家的命運,並舉過一個在歷史根本就不存在朝代——大明朝的例子。

大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帝,在位僅僅十七年而已,僅僅宰臣便殺了兩個,即薛國觀和周延儒。其餘被殺的尚書、總督和巡撫,多達十餘人,受到牽連被殺的官員,更是超過了百餘人。

更加駭人聽聞的是,短短17年間,崇禎帝就換了50個內閣大學士和近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