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3章 百姓的軍隊

已經吃過早飯的將士們,正在各自的營帳內,自習各自的功課。

下雨天,無法出『操』的時候,按照李家軍的習慣,官兵們都要學習文化知識。每什的營帳裡,人手一根木棍,大家圍著識字最多的什長,一橫一撇一捺的跟著習字。

在李家軍中,將士們的文化知識水準,與其在軍中的官職高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

原因其實很簡單,條令上寫的很清楚,逢晉升,必考試。

在晉升機制的指揮棒『逼』迫下,文化水平低的戰士,哪怕個人武勇再強悍,頂多做到什長,也就算是到頭了。

在大天朝的歷史上,相對公平的科舉,完全可以改變個人的命運。唐朝的科舉主要考試詩歌,所以,類似李白、杜甫、王維等大詩人,層出不窮。

以前的高考,有句名言,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後來流行公考之後,只要過了筆試和麵試的獨木橋,就等於端上了金飯碗,除非犯下大錯誤被雙開,永不失業!

『逼』迫手下的官兵們學習文化知識,李中易其實有著很深的戰略的思考,佈局可謂是異常之深遠!

戰『亂』年代,遲早會過去的!

和平時期的軍人,其地位必定會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而文官集團則逐漸會全面掌權。

比如說,楚漢爭霸時期的韓信。劉邦哪怕再恨他,為了擊敗項羽,也必須裝作豪邁的說:何必封假齊王呢,要做就做真的。

等到西漢建立,政權穩固之後,韓信就被呂后騙入長樂宮,用『亂』槍戳死。

科教興國,在官本位的社會,很多時候不過是一句空洞的口號罷了,卻是李中易孜孜以求的強國之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種愚民的政策後果,最終必然導致,當異族入侵時,老百姓都很麻木,關他們吊事?

這其中的邏輯異常可怕:老百姓永遠都是被欺壓的物件,被誰欺壓,重要麼?

『逼』著手下官兵讀書習字,等將來到了晉升的天花板,軍轉或退伍之後,轉業的軍官們,其實可以充當各縣、各亭和各村的學校山長或啟蒙老師。

從農村的娃娃抓起,才是普及科學知識的正確掃盲方式,必須常抓不懈!

在工業基礎異常薄弱的當下,李中易只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先『逼』著軍器監的工匠們,努力提高國防科學技術水平,把科研隊伍先拉起來,並持續不斷的攀登科技之樹。

然後,再利用各地辦鍊鋼廠、燒磚廠、水泥廠、農具廠等各種工業廠的機會,將技術擴散開來。

辦廠的核心,是科技和商業人才!

科舉取士只考四書五經的弊端,可謂是根深蒂固,李中易出於穩定政局的考量,暫時無法廢除科舉。

但是,在以服從為天職的軍隊裡,李中易完全可以另開一扇通向科技樹的大門。

滂沱的雨幕之下,東城外駐軍的大營裡,朗朗的讀書聲,幾乎蓋過了雨點砸落地面的轟響聲,彷彿此地不是以殺戮為職業的暴力機構,而是私塾學堂一般。

突然,軍營的上空,響起緊急集合的軍號聲,“滴滴噠滴滴……”

“披上蓑衣,緊急集合!”營帳內的大小軍官們,抓過蓑衣就往身上套,連聲指揮部下們趕緊照做。

很快,超過萬人的大營裡,將士們已經集結完畢,等待著長官的命令。

宋雲祥昂首挺胸的立於點將臺上,他的左手提著一把鐵鋤,右手拎著鐵製的大喇叭筒。

“諸位將士們,全體聽我口令,立正……”

在超過萬人的場合裡,單靠一隻鐵皮大喇叭,佇列後邊的人,肯定聽不清楚宋雲祥在說些什麼。

經過這麼多年的不斷完善,在點將臺下的龐大方陣佇列四周,幾十名傳令官一字排開,他們人手一隻鐵皮大喇叭。

宋雲祥每說一句話,傳令官們就跟著傳播同樣的內容,以便所有人都可以清晰的聽見長官的號令。

“諸位將士,主上常說,我們是老百姓自己的軍隊。現在,京城裡邊已經被暴雨淹了街道和民宅,老百姓有難了,淋著大雨哭號無助。大家說,我們該不該去幫忙?”

“該!”

“該!”

“那好,奉上諭,我部除必要的戰鬥留守部隊之外,全員帶上工兵鏟、麻袋和鋤頭,開赴城北,協助官府差役和住家的老百姓,挖溝開渠排水,爭取將城中的漬水迅速排空……都聽清楚了麼?”

“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