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夏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特別是西夏王子李承禎,他正處在人生的巔峰上,認為只要有國內軍方的支援,加上金國的援助,完全可以把蒙古人趕回漠北去,重建輝煌的西夏王朝。
楊康不想潑冷水,那會惹人討厭,所以他只是在靜靜的觀察著,做著準備,一旦西夏國滅亡,他能招攬哪些武林高手和管理內政的人才為自己所用,這些西夏的人才是現成的,不用花時間培養,正符合他的要求。
這才是英王殿下來西夏的目的所在。
他不是來幫助李承禎奪取皇權的,而是來挖西夏牆角的,而且只有雪中送炭才能得到別人的感激,當西夏滅國的那一刻,這些人才要麼投降蒙古,要麼轉投大金,楊康如今要做的便是認清那些是需要招攬的人才,到時直接打包帶回長安城就好了。
幾天後,從中興府傳來訊息,駐守中興府的西夏太子李德任想和李承禎談一談西夏的局勢,而會談的地點定在了中興府,問題是李承禎願不願意冒險進入中興府進行這次關係到西夏國運的會面。(未完待續。)
第八章 鴻門宴(求月票)
這個提議把西夏王子李承禎陷入了兩難之地。
按照道理講,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大家都知道是李承禎刺殺了太子李德任的父親,他們之間是殺父之仇,不過五年前李遵頊害死了李承禎的父親李安全,西夏皇室之間就是一筆互相謀殺的糊塗賬。
此時太子李德任不計較殺父之仇,而是用西夏國的國運來逼迫李承禎到中興府和談,若是李承禎不去中興府,說明李承禎根本不在乎西夏國,自然沒資格成為西夏的皇帝,若是李承禎去了中興府,萬一李德任把他給殺了,那死的豈不冤枉。
這便是用大義名分來逼迫李承禎做出選擇。
為什麼地點選在中興府呢?
李德任的理由非常充分,中興府是抗擊蒙古大軍的前線,他總攬西夏軍事,不能擅離,若是到西平府和談,萬一前線出了問題怎麼辦?
太子李德任發出了邀請,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容不得李承禎逃避,若是逃避便失去了眾大臣的信任和西夏的民心,那些手握兵權的官員都在看著李承禎的選擇,西夏王子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這是一場鴻門宴。
當初劉邦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到項羽軍中赴宴,最終成功逃脫,成為了漢高祖,但歷史上更多的是被誘殺的例子,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血淋淋的歷史便是一面最好的鏡子。
李承禎來找楊康,希望楊康陪他到中興府一行,在他看來,有金國王爺陪同,太子李德任看在金人的面上不會胡來,他是要拿楊康當護身符了。
你當我是傻子麼?
楊康表面不動聲色,但心裡早已罵開了,從這點就可以看出西夏王子的不仗義,不可深交,反正英王殿下也沒打算和李承禎成為生死之交,只是彼此利用罷了。
“承禎兄,若是咱們一起去中興府,一旦李德任有異心,咱們都會陷進去。”楊康斟酌的說道,“不如你去中興府和談,我留在西平府,彼此互相照應,若李德任居心叵測,我以完顏氏之名立誓必會全力救助於你。”
如今楊康對發誓這種事情全然沒有負擔,一天發個上百回都沒有問題,反正用的是完顏氏的名義,和他毫無關聯。
李承禎找楊康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若是這孩子夠仗義和他一起去最好,如今看來英王殿下不是那麼好騙的,他只好絕了此念,李承禎對楊康所說的救助不抱什麼希望,若是太子李德任真的想殺他,這位金國王爺如何來得及救助?
金國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西夏,若是他李承禎死了,金國還可以和李德任合作,這就是作為棋子的悲哀,李承禎和楊康分開的時候如此想著。
其實整個天下有資格下棋的只有那麼幾個人,其餘眾生皆是棋子,無所謂悲哀與否。
就這樣,西夏王子李承禎帶著隨從踏上了前往中興府的路途,而楊康留在了西平府,這場關係到西夏國命運的和談就此展開。
楊康在等待的時候接到了來自完顏洪烈的諭令,完顏洪烈沒想到那個一直和金國作對的李遵頊就這樣死掉了,這是一個大好機會,可以就此控制西夏國,用西夏的兵力和財富去和蒙古硬拼,即便把西夏拼完了也無所謂,只要能擋住蒙古人就行了。
金國皇帝完顏洪烈命令楊康促成李德任和李承禎的和談,至少要籠絡住其中之一。
楊康把這份諭令隨手放到一邊,他對這個任務興致缺缺,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