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師叔入三國3

這個時候冬天的禦寒手段可是很少的。

棉花還沒有傳到中原,羽絨的使用更是沒有人知道。富貴人家有著動物毛皮做衣服御寒,貧窮人家除了圍著火堆取暖,再沒有任何辦法。

這冬天一到,凍死人可不會少。

小師叔拿起毛筆,開始在紙上寫寫畫畫。

一會兒後,兩張圖紙完成,小師叔讓健僕叫來他另外看重的一個手下。

這人叫做張誠,是琅琊縣本地人,他還有一個身份,是諸葛亮的師兄,是其父的學生。

小師叔看重他並非因為他與孔明先生的這層關係,主要是這人是真的有能力,特別是管理內政方面。

張誠來了後,很是恭敬地拱手給小師叔行禮。

小師叔雖然年紀小,卻靠著自己的真實本領和才學讓張誠折服。

張誠以為自家師弟諸葛亮天縱奇才,這樣的人天下間只怕只有這麼一個。

但現在他知道了,天下之大,厲害聰明的人不知凡幾,他倒是狹隘了。

“子訓,看看這圖紙。”小師叔將圖紙交給張誠。

張誠期待地接過。

實在是這位小老爺每次畫出來的圖紙都能夠做出改善民生的好東西,讓大家對他的圖紙看中期待不已。

小師叔將圖紙畫得很詳細,旁邊也做了註解,張誠看得明白,自然是驚喜無比。

“若是家家都砌了這火炕,還有這煙道,那冬天就不懼怕寒冷了。”

小師叔笑道:“這件事情就麻煩子訓了。”

張誠忙道:“大人是在幫助誠,將功勞送到誠手中,誠感激不盡,何談麻煩?”

將火炕推廣出去,跟讓莊稼增產一樣,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他的名聲會隨著火炕傳出去,說不得千百年後,都有人記得他。

這可是青史留名的好事兒啊!

小師叔給他這樣一個機會,他如何不感激?

張誠拿著圖紙離開了,他著急了一些泥瓦匠,組成了一個施工隊,先給縣裡的慈善堂砌了火炕。

慈善堂是小師叔來了以後讓開的。做事的都是一些孤寡老人,收留的是各年齡段的孤兒們。

因為黃巾軍作亂又因為家中貧苦,孤兒不要太少,好些淪落為乞丐,還沒有長成就死掉了。

小師叔置辦了慈善堂後,整個拉琅琊縣的小乞兒們都有了活路。便是那些成年了的乞丐,也被小師叔收編去做活了。做活給飯吃給衣服穿,每天能夠吃一頓飽飯,雖然辛苦,但比做乞丐強多了。至少不用擔心什麼時候就死掉了。

辛苦怕什麼?誰不是辛苦過來的?

如果不是沒有辦法?誰願意做乞丐?

他們更願意辛苦做活兒,好伐?

慈善堂的火炕一砌好,附近的許多人家就跑來看了,親眼感受了火炕的保暖。

火炕加上煙道,一整個屋子都是暖和的。

那些人家紛紛向張誠打探砌火炕的價錢。

張誠讓這些人家自備材料,工錢收得很低——泥瓦匠的報酬,都是“劫富濟貧”來的,他們給富貴人家砌火炕,那工錢絕對不會少——若是這些人想要學習如何砌火炕,張誠還會讓泥瓦匠們教授那些人。

泥瓦匠也不藏私,本來嘛,這本就不是他們的本事,而是大人教他們的。他們靠著這一手,從富貴人家賺了不少了,應該滿足了。

這種火炕對貧窮人家來說可是救命的東西,就應該在貧苦人家中推廣開,讓所有人都能夠在溫暖中度過寒冬。

冬天到來前,琅琊縣的家家戶戶都有了火炕。

小師叔又畫了一份圖紙寄給了陶謙,之後,整個徐州的老百姓家中都砌起了火炕。

張誠和陶謙的名字隨著火炕的流傳也傳遍天下,被老百姓們交口感謝,一些老百姓甚至給他們立了長生牌。

而小師叔這個火炕的“發明者”則隱在幕後。

現階段,小師叔只想猥瑣發育,讓陶謙給自己當擋箭牌。

小師叔如今正在跟一個小孩兒玩腦筋急轉彎。

小師叔問:官員、富商和農民,他們都靠什麼吃飯?

小孩兒回答:靠嘴。

小師叔問:什麼東西沒有腳去能夠走天下?

小孩兒回答:船。

小師叔問:森林裡有一條毒蛇,但它從來不咬人,為什麼?

小孩兒回答:因為森林中沒有人。

小師叔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