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受道安的器重。由於北方戰亂,384年,慧遠來到廬山興建了東林寺。慧遠師承道安所倡導的般若之學,在東林寺的三十多年歲月裡,影不出門,跡不入市,潛心佛學,廣弘佛法,倡導“彌陀淨土法門”。創立了淨土宗。因此慧遠後來被淨土宗人追奉為淨土宗始祖,東林寺被稱作淨土宗的發源地。佛教宗派大致分為大乘八宗:淨土宗、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禪宗、律宗和密宗,小乘二宗:成實宗、俱舍宗,合稱為佛教十宗。淨土宗的根本經典是三經一論,即《無量壽經》、《觀無量經》、《阿彌陀經》和《往生論》。淨土宗的教義和禮儀都比較簡單。它宣稱,靠修行者唸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即藉助西方極樂世界的主宰者力量,內外相應,便可往生極樂淨土。

元興元年(402年),慧遠依據淨土宗的經典和教義,並融合中國儒學、玄學於一體,在東林寺創立“白蓮社”,造西方三聖像,專修淨土法門,這就是淨土宗創立的標誌。淨土宗也被稱為“白蓮宗”。

當時參加白蓮社的僧人和居士有123人,都是來自各地的名僧名士,名僧有慧永、慧持、道生、曇順、僧睿、曇恆、道炳、曇洗、道敬、佛陀耶舍、佛陀跋陀羅;居士有彭城劉遺民、豫章雷次宗、雁門周續之、南陽宗炳、張野和張詮,加上慧遠,後世合稱十八高賢。當時的東林寺成為南方佛教研究和佛教活動的中心,稱雄一時。

()好看的txt電子書

慧遠為了完備佛典,一方面請西域高僧僧伽提婆、佛陀跋陀羅(尼泊爾人)到廬山翻譯經論,弘揚佛法,另一方面派弟子法淨、法領去西域求經,帶回梵本翻譯,對中外文化交流貢獻很大。他還與北方的鳩摩羅什大師書信來往,切磋教理深兒羅什在信中稱慧遠為“護法菩薩”。所以當時南方的東林寺和北方的逍遙園成為中國佛教的兩個活動中心。兩個中心的團結合作、彼此尊重也為後人所傳頌。

一千多年來,“規模宏遠,足稱萬僧之居”的東林寺迭廢選 修,傳之久遠。唐代是東林寺的極盛時期,有“殿廂塔室共三 百一十餘間”,為唐代藏經最多的寺院之一。唐代天寶九年(750年),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鑑真法師東渡日本前來寺駐 錫,並借東林寺僧人智恩同渡日本傳經講學。西域佛教界用 “東向稽首,獻心廬嶽”來表達對東林寺的嚮往和崇敬。

後來進入東林寺大家按著地圖,一一參觀完畢,已是近中午時分。李宏圖便去領了兩份飯和靈兒一起吃。吃罷大家又在寺廟門口集合,然後步行向剪刀峽走去。

步入剪刀峽大家頓時被眼前的美景給折服了,一條清澈的小溪從山中間流過,周圍都是些奇型怪石、摩崖石刻掩映於青松與奇樹之中。這時大家爭相拍照,打水仗,好象回到了兒童年代,個個生龍活虎,陶醉於眼前的山水之中。

沿著山間的羊腸小道我們繼續向剪刀峽走去。

“看,看,剪刀峽到了,真象一把剪刀呀!”靈兒清脆的聲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力。

兩道瀑布在一塊大岩石上面交叉流下,構成了一道美麗的人間自然景觀。

“我們向上面再走走看吧?上面的景色更好。”廬山人兼導遊餘志田笑道。

“OK!”大家異口同聲道,顯然大家遊興未盡!

大家繼續向山上爬行,不過山越來越來險了,有的地方接近九十度,讓人挺心虛的。

“靈兒哪去了?”李宏圖驚慌的問道。大家面面相虛,李宏圖趕緊往回趕。發現她坐在一塊大岩石上面,面對著天空好象在思索著什麼。

“你怎麼在這兒?把我給嚇死了。”李宏圖急切的問道。

“把我給累死了,以後打死我也不登什麼山了。”靈兒噘著紅潤的嘴唇答道。

“那我揹你吧?”李宏圖充好漢,二話不說背起她便往前面趕,剛開始還好,後來感覺自己體力也不支了,況且這麼崎嶇的山路,不過還是硬撐著往前面艱難前行。

“我渴了,想喝點水。”靈兒臉貼著李宏圖的背撒嬌道。

李宏圖放下靈兒跑到溪邊給她捧了溪水讓她喝。“我還要喝。”靈兒又道。

“水髒,說什麼都不能再喝了。”李宏圖皺著眉頭道。

又要揹她,她說什麼也不讓了。“我看你也很累了,扶著我走就可以了。”靈兒眨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笑道。

經過艱難跋涉終於到了山頂,大家完全被眼前的美麗景色給吸引了,夕陽西下,滿山的霧氣籠罩著整座山,特別是滿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