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部分

“什麼半個張主任,人還有半個的嗎?老韓又是誰?”胡云珍在一旁好奇地開了口。

“說起這個老韓話就長了,”,老楊坐下給我們細細地說起這個老韓的來歷。他口中的老韓叫韓丁,是一個外國人。M國友人。

韓丁是我國人民的老朋友,早在一九四五年,他就來到了我國,認識了我國現在不少的領導人,一九四七年他滿懷熱情來到了解放區,在河北冀縣千平窪創辦了拖拉機培訓班,為我國農機事業培養了第一批人才。後來他到北方大學任教,主動要求參加了土地複查工作組。就這樣一九四七年秋末,他第一次來到了張莊。從此韓丁就成了張莊地一位村民。他同其它下鄉幹部一樣,在群眾家裡吃派飯,端著大碗玉米稀粥就著鹹菜。他和大夥一塊勞動,什麼活兒也搶著幹。正是共同的勞動和生活,把他和張莊連在了一起。張莊的村巷院落,地頭田邊,到處留下了他的足跡。

“當時我還小,光記得一個大鼻子的外國人拿著個小本本。到了晚上東家出、西家進的,說著一口怪聲怪氣的普通話。後面跟著一大群像我當時年齡六、七歲的一幫孩子看熱鬧。”老楊沉浸在回憶之中:“大人們見了都親熱地喊他老韓。他高興地說對、對,就叫我老韓。要不是他的大鼻子和那一口怪聲怪氣的話,衝他對我們老百姓的那股熱乎勁,他就是地地道道的我們張莊人。所以我們就把他當作了我們半個張莊人。”

一九七七年夏天,他又一次回到張莊。對他來說。張莊真是山親水親人更親。由於他還是個頗負盛名的農業專家和農業機械師,這次他就給大隊地生產提出了不少寶貴的建議。他帶來了一些國外農業機械化圖片,反覆地給大家介紹講述。為了解決隊裡的糧食入庫和儲藏問題,他和大隊的修配組研製成螺旋提升機、糧食烘乾機。他滿手油汙、大汗淋漓地幫農機員修機器。就在這次,他就提出了要給大隊搞噴灌。一聽到搞噴灌,張莊大隊的群眾簡直沸騰起來了。可這噴灌是個什麼東西?在當時,噴灌是個什麼樣人們都沒見過,有的還是第一回聽說了。韓丁雖說是個農業專家,可眼下一無資料、二無圖紙,憑著他自己的記憶。很快就畫出了一張圓形噴灌機的大概輪廓圖,並同研製小組馬上就幹了起來。沒裝置、缺材料。我們就從附近工廠買回來一些廢料舊鐵,自制土裝置。終於搞出來了塔架、支管。為了研製同步自走系統,大夥一連幹了十幾個夜晚,噴灌機終於試製成功了。

“這個韓丁不簡單啊!他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了咱們這兒,和咱們這些農民心反到貼在了一起。外國的好人哪!!”胡云珍感慨地說

韓丁在我的記憶中模模糊糊地有個影響,他是一個美國人,早在我國建國前,他就多次來到我國進行採訪。他是我們國家人民地好朋友。可我怎麼也沒有想到,韓丁的名字竟然同一個小小地生產大隊連在了一起。

老楊驕傲地說:“人們只要到了張莊,看到了噴灌,就會驚奇地問我們的社員們,你們這兒怎麼會有這東西?張莊人總要津津樂道提到一個人——老韓,又問老韓是誰,他們總會驚訝地回答,哎呀老韓呀你都不知道,老韓就是韓丁呀,他是我們半個張莊人!”。

半個張莊人,這種稱呼蘊含著憨厚、淳樸地太行山人民,對這位美國友人極其真摯、深厚的感情。

“那你們研製這套裝置花了多少錢?”,我最關心的是錢的問題,要是建起這套裝置需要花不少錢的話,過幾年,這套裝置真的被社員們拆得四分五裂,那就太可惜了。

老楊仰起頭想了半天,手裡不住掐算著,嘴裡嘀嘀咕咕唸叨什麼數字,過了好一會,他才對我們說:“當時也沒花幾個錢,因為我們當時都是買的些些舊料廢鐵,前後大概也就是花了兩千多塊錢吧!”

兩千多塊錢,我心裡暗暗作了個比較,這也真夠節省的了。看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個優良傳統,在這個時代真是發揮到了淋漓盡致。同樣功能地一套噴灌系統在20年後竟然要耗費30萬元。對比,兩種精神就凸現了出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個優良作風,看來在什麼時候也不能丟啊!

接著我們向他詢問了有關噴灌系統的一些具體細節問題,比如怎樣協調圓形噴灌機地行走輪、如何搞開關裝置、怎樣才能安裝固定式、平移式、懸臂式噴灌機械等等。有西問題他不太清楚就給我們找來了一位大隊的農機修理技術員,給我們做了詳細的回答。有些東西在屋裡說不清楚。老楊又領著我們到了地裡,讓他們大隊的這位農業技術機械人員實地給我們講解了各種型別的噴灌機械構造、原理,並進行了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