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們聽了吳永成給他們算的帳,不以為然地笑了:“咱農民嘛,就是那麼一回事。一個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趕。咱的孩子們好養活。像地裡的野草似的,給點吃地,餓不死就行了。不象你們吃供應糧幹部們家的孩子那麼嬌貴。大了以後,在小學裡讀上個兩、三年的,會寫他們自己的名字,就行了。看他們的那球勢,長大了不種地,能成龍呢,還是能變虎哪?!”
這就是中國農村多少年來。一直難以擺脫貧困的其中原因之一吧:本來經濟就極端貧窮,生育過多,就更限制了對後代教育的投入。不少優秀的苗子,往往是在受到一半義務教育的時候,就因為家境地緣故,不得不中途輟學,而加入到回家務農的行列中。這裡面,尤以女孩為做多。
而吳永成家所在的魚灣村的人們,這幾年已經對計劃生育有了一些清醒的認識,一方面是因為村裡發展起兩家村辦企業以後。對待獨生子女家庭有著很明顯的優待,讓一些擔心老了無人撫養的村民,不在產生牴觸情緒。另一方面,吳永成的出息,又讓不少農民們看到了培養下一代的重要性:學習好了,能考大學,國家還給安排工作,端一輩子的鐵飯碗,要是能當上官,那可就一家人都享福了。實在不濟。就是高中畢業了,也能到村裡貿易公司去當一個業務員,天南地北地。多好啊。也不用再到地裡,每天去曬太陽了。就是村裡那個紅棗加工廠招工人,也是優先錄用高中、初中畢業生。看來孩子們還是不在於多少,而在乎你把孩子培養成個什麼樣子。
魚灣村的這種人口生育新認識,慢慢地也在玉平鄉里流行開來,已經在認識上形成了一種小氣候。不象前幾年國家剛提出計劃生育的時候。那麼不理解了。起碼會認為中央那麼做。也是為了咱們老百姓好。而不會開口就說:“我們自家生孩子。是我們兩口子的事情,生下的孩子。也不用你們養活,你們憑什麼管呀?”
這裡面有兩方面的原因:一者是鄉里的下鄉幹部,到了包點的村裡有意宣傳;二呢,事實就擺在那裡:全區首富村是魚灣、唯一的一家有兩個大學生的人家,在魚灣(當時地老百姓,還是分不清研究生與本科生的區別);全區上過《人民日報》的唯一地一個村,那也是魚灣。你不跟著人家學,難道你要跟著那些討吃的,去學要飯?你看人家魚灣村裡的馬柳平和李琴,也都是保證了只生一胎,兩家的孩子現在都在省城裡上學呢,以後也肯定像吳家的那一對兒女一樣,又是兩個大學生。人家馬柳平還是鄉里的副書記呢!人家那麼精地人,還能幹下傻事?!
()好看的txt電子書
一九八五年年底地時候,雖然國家地計劃生育政策,還沒有像後來幾年一樣,緊成個什麼樣子。也只是處於宣傳、發動階段,在農村裡也是提倡自覺、自願生育一胎。國家幹部在這一方面,倒是抓得挺緊的。那是因為使用了行政手段。
可是吳永成現在為了從根子上,解決農民們地思想認識問題,幫助他們早點克服其他致富的障礙,也就早一點開始行動了。
會後,全區的區幹部在原有老人手的帶領下,開始和各自包點下鄉的村幹部熟悉。鄉村幹部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到了哪個村下鄉,也能迅速進入各自的工作狀態。
本來嘛,農村工作各家的情況,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大家以前雖然是兩個鄉鎮的,可因為縣裡每年召開一個“四幹會”,兩個鄉鎮又離得不是很遠,有的幹部之間還是糾纏不清的親戚呢。所以,不一會的工夫,大家就互相熟悉了。有的馬上還成了好朋友。
由於來參加會議的人太多,新成立的區委也沒有條件,給這麼多的人準備晚飯(當時根本不敢到飯店裡去公款消費,更何況這裡也沒有飯店),吳永成又把會議議程,壓縮得很緊湊,整個大會也就是兩個多小時。
會議結束時,太陽還高高的掛在天上,估計不到下午的四點鐘。新來的下鄉幹部們,也就跟著所在村的支書、主任們,到各自包點的村,去開始工作,順便解決晚飯問題。
幾天以後,原玉平鄉來的幹部們沒有放棄他們原來的工作好作風,迅速適應了新的工作環境以後,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馬上開始落實吳永成在大會上地講。
當吳永成開著車。拉著胡云珍到各村檢查會議落實情況時,跑了幾個原玉平鄉上來的幹部們包的點,胡云珍得意地指著各村牆壁上新刷出來的標語:“吳書記,你看咱們家鄉的人出來沒有給你丟臉吧?才幾天的工夫,就把你的講話精神發揚光大了。‘要致富,少生孩子多餵豬’。怎麼樣,夠有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