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百姓迅速接受了這個洋玩意。
先前之所以沒有“發明”它,原因再簡單不過,玻璃廠還沒有相應的裝置,但是就在上個星期,玻璃廠試製成了第一批燈泡之後,使得唐浩然意識到,現在是時候把這個蘊藏有大市場的小玩意推向市場了。
就在一個火紅的雙層“瓶膽”漸漸吹製成型的時候,蘇躍揚卻急急的從試驗室外走了進來,在唐浩然身邊輕聲說道。
“大人,新裕號回來了!”
(保溫瓶,這玩意看似不起眼,可憑著其實用一入中國便受喜喝熱茶的國人追捧,在近代中國在長達十數年間,進口量一直居高不下,每年進口值不下千百萬兩,實為近代大宗貿易。求月票!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群:150536833歡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續……)
第80章 牧場(第一更,求月票!)
波濤洶湧的大海上,一點小小的白帆於深藍色的波濤中起伏著,這是一艘正在被鐵殼蒸汽船淘汰的帆船,噸位為八百六十五噸,桅桁稍傾,可以收風,逼風航行時速度很快。帆面可分前桅、主桅和船頭三部分。前桅包括雙桅船前桅、前桅帆、第二層帆和第三層帆,主桅包括後桅帆和頂桅,船頭包括船艏三角帆和大、小三角帆。這是一般典型雙桅縱帆式帆船。
正航行於怒海中非正常航道的這艘北美式縱帆船,在這19世紀末期,像這種只有一臺小功率蒸汽機,甚至沒有專職輪機人員的小帆船正趨於淘汰,而此時,這艘船卻正在同怒濤搏鬥著。
艦橋上,穿著呢絨短大衣,頭戴船長帽的船長,不時的拿起望遠鏡觀察著周圍,不人出人意料的是,這名船上似乎是東方人,黝黑的臉膛顯得很是平靜。
“左轉舵,追上去!”
李涵衝著舵手喊了一聲,這艘小小的帆船便是北洋航運的一艘帆船,不過這艘建於1864年的“小船”並不從事海運,它是一艘捕鯨船,船隻建造的極牢固,肋骨及船殼板全部用鋼釘組裝,船帆寬大,船尾輪廓開闊優美。最適於在北緯40度以北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行駛。
而在其服役的十幾年,其間帶回了上萬桶鯨油以及幾千噸骨粉,在美國的捕鯨業沒落之後,這艘船已經於港口閒置了數年,其間儘管曾充當過貿易船,但最終還是被鐵殼蒸氣船所淘汰。閒於美國的港口中。直到去年年底。才被來自東方的客人用極為低廉的6400美元買下,在船廠經過整修與翻新之後,然後駛出了港口,再次投入怒海踏上了征程。
這艘建於二十七年前的小船,其結構堅固可在惡劣氣候條件下航行,操作靈活可以在最惡劣的氣候下橫渡大洋,當然作為捕鯨船,其船上的船員並不多。只有船長一人,大副一人,水手長一人,廚師一人,加上二十八名水手——一共三十二人。
與其它的捕鯨船不同,在美國船廠的翻新中,這艘捕鯨船折掉了煉油機,並將煉油艙以及貨艙加裝了多層的軟木與鋸沫,組成了厚達1。5英尺的保溫層——這甚至超過了鮮肉冷凍船的厚度,從而確保了船艙的密封與保溫。即便是在長達兩個月的航行中,這艘船內攜帶的冰塊依然保持著凍結。不過在一個月前。艙室中的冰塊卻換成了於近北極的冰山上取下的冰塊,在冰塊之間,放置著數百噸新鮮的切割整齊的鯨魚肉,甚至就連甲板上,亦堆放著成袋的骨粉,這些鯨肉將用滿足特區對肉食的需求,至於骨粉則可作為肥料,儘管朝鮮本地的農民對於骨粉沒有需求,但是統監府的試驗農場卻需要大量的肥料。
此時冷凍艙裡已經裝滿了鯨肉,不過作為船長的李涵卻希望再獵殺一條鯨魚,以獲取更多的鯨肉,從而降低這趟航行的成本。
“再捕一條鯨魚,即便再小的也能獲得十幾噸肉,幾噸骨粉,差不多就夠這趟航行的成本了……”
心裡這般唸叨著,李涵又一次拿著望遠鏡搜尋海面,這兩天這艘船一直在追蹤著一個魚群,那是一種很小的黃魚,但數量極大足足綿延數公里。這種黃魚是露脊鯨的食物,如果走運的話,沒準會再捕獲一兩頭鯨魚。
對於捕鯨,李涵並不是內行,甚至可以說是個外行,只是靠著十幾本有關捕鯨的書籍獲得了有關捕鯨的知識,完全是這個行業中的新手。就像這條捕鯨船上三十二個船員一樣,山東沿海出身的漁民佔了三分之一,其它大都是隻是會游泳罷了,對於大海完全是陌生,亦便是沿海的漁民亦只是在近海捕漁,可以說,對於他們中的每一個人而言大洋都是陌生的,對鯨魚同樣也是陌生的。
正是因為這種陌生,他們足足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直到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