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上百種專利一般,那些專利授權足以確保公司的許多產品享有一定的“壟斷性”。
至於鋼材滲碳專利則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相比於鋼材的滲碳處理,唐浩然更為看重的卻是自己於機器局鋼鐵車間內“研製”幾十種低合金高強度鋼,就像標號從一至十二的十二種造船鋼一般,它將是仁川鋼鐵廠開啟船舶用鋼的基礎。甚至就是即將用於滲碳試驗的360毫米鋼板亦是其中的一個鋼號。
“根據試驗室的測試,十二號裝甲鋼的基材硬度為250…280HB,基材抗拉強度為850…900MPa,基材屈服強度為550…600MPa,如果經過滲碳處理的話,那麼表面硬度可高達670…720HB……”
在通紅的均質裝甲鋼板被吊至滲碳爐時,唐浩然向身邊的十幾名學院工學系冶金專業的學生解釋著,這些學生已經學習了十個月的冶金知識,現在一面於學院學習一面於工廠實習,參與工廠的建設時,亦作為唐浩然的助手,協助他進行試驗,畢竟很多試驗並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
對於這種低合金鋼板,唐浩然自然深知其效能,他遠比歷史上最為著名的KC裝甲的基材更為優秀,甚至不遜於二戰德國時使用的WH裝甲,而且其使用合金較少,價格自然相對低廉,現在唯一的疑問就在於它的滲碳效果,尤其是遞減滲碳深度,畢竟在百年後用於民用的滲碳鋼遞減滲碳深度遠不及軍艦裝甲的零頭。
“滲碳的過程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現在,我們需要的就是充分進行試驗,充分記錄實驗資料……”
根據後世於大學中讀過的資料來,以在850攝氏度下滲碳時為例,第一個小時中滲碳層厚度增加了0。4毫米。第二個小時中增加了0。13毫米,的三個小時中增加了0。1毫米;此後增加速度雖有個別跳動現象,但大體上是逐漸減小的;而到了8小時以後基本上穩定在0。05毫米/小時的水平了。而900攝氏度下的滲碳速度,同樣,第一個小時之內滲碳層厚度增加了0。53毫米,第二個小時增加了0。23毫米,第三個小時增加了0。18毫米,第四個小時增加了0。13毫米;10小時之後平均速度基本恆定在0。07毫米/小時的水平。由此可見,即使採用氣體滲碳、時間長達2周也就是336小時、滲碳溫度按照1000攝氏度估算,則滲碳層厚度也就是60毫米的水平。而按照50%的滲碳層厚度,完成整個滲碳過程甚至需要一兩個月,唐浩然自然沒有時間終日守在這裡,而眼前的這些學生,無疑將是進行試驗的唯一人選。
“……變成氣體方式之方法是將碳化氣體如C4H10,C3H8,CH4等和空氣相混合後送入變成爐,在爐內1000~1100℃之高溫下,使碳化氫和空氣反應而生成所謂變成氣體,由變成爐所生成的氣體有各種稱呼,這裡方便上叫做變成氣體……”
在大人解釋著著滲碳工藝時,趙裕則將其記在筆記本上,偶爾他會把視線投向廠房門口的警察,根據保密條例,他們不能從廠房內帶走一張紙片,所有的筆記本都需要裝進廠房內工作室的保險櫃內,不過,對於趙裕而言,他並不需要筆記本,他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完全可以記下這一切。
儘管如此他也不會違反保密制度,尤其是絕不會在外國老師的面前談論工廠內進行的種種試驗,這些試驗是工廠賴以生存的根本;自然容不得一絲外洩,更何況這種鋼將來還將用於海軍的軍艦上,從而一改洋人堅船利炮的局面。
當趙裕浮想聯翩的時候,滲碳爐封閉了,隨著變成氣體進入滲碳爐,爐內的均質裝甲鋼開始了漫長的滲碳過程,而唐浩然則繼續向學生們講解著鋼材的滲碳處理工藝,偶爾的他會幫助他們解釋一些於課堂上碰到的學習問題。
兩三個小時後,直到為那些學生上了兩堂冶金課之後,唐浩然方才離開廠房,在走出廠房的時候,呼吸著空氣中瀰漫著的淡淡的臭雞蛋味,他的眉頭禁不住微微輕揚,等到這個試驗結束之後,建造軍艦所需要的基礎基本上也就打下來了,相比於另一個時空中的歷史,自己至少在這裡為中國的工業打下了一個基礎,儘管這個基礎還不算穩固,但至少是一個開始,再有幾年的時間,待到特區的工業門類齊全,初步吸收了同時代歐美技術的時候,特區便可以成為未來中國工業建設的根基,有了這個基礎作為支援,等到全國光復之時,就能夠展開大規模的工業建設,到那時,中國的命運必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想到未來的改變,一直抑於唐浩然心底的憂慮再一次浮現出腦海之中,北京那邊的那些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