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6部分

話聲微微一沉,將雪茄煙夾於指間的唐浩然沉聲道出了一個事實。

“教育是唯一的強國之道!”

( “你看書,我買單”。五天後,一次任性到底!群裡每天派紅包……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群:150536833你看書,我買單……倒記時第五天!歡迎加入搶紅包哈哈快快搶起……)(未完待續。。)

第36章 翅膀(求月票!)

“教育是唯一的強國之道!”

在道出這句話的時候,唐浩然便默默的叼著雪茄煙,不再言語了,而他那看似平靜的表情中卻又帶著一絲淒涼之意。

教育強國!

似乎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現在的人也好,後世的人也罷,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至少在人們的口頭上,無不是一致的——強國之道在於重視教育。只是重視各有其不同罷了,自然的結果也是自有其不同。

似乎國人總在重視與忽視之間走來走去,從未曾做到“始終如一”的重視,甚至在許多時候,所謂的“重視”,不過只是存在於口頭罷了,甚至唐浩然本人的也是讀著交納學雜費的“義務教育”。

相比之下,唐浩然反倒有些嫉妒作為近鄰的日本人,甚至韓國人了。這兩個東亞國家,在另一個時空中,對教育無不是持之以恆的重視,生怕一不留神,因忽視了教育導致了國家以及民族的失敗。

尤其是日本,其在明治維新早期派出旨在考察西洋、修訂新約的巖倉使團考察,儘管沒有達成修訂新約的目的,但卻找到了他們眼中的強國之道——教育。

明治政府為了把日本建成一個既能抵禦西方列強入侵,又能與列強相競爭的國家,從維新伊始,便強調教育的重要。更把是否重視教育,作為考察各級官吏政績的重要依據,一些地方官吏因未能辦好地方教育而引咎自裁。因此日本只用了50年的時間。就走完於英法等歐美國家在教育上用200多年的時間所走過的路,為後來日本的振興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代日本的成功與其說是維新的成功,倒不如說是教育的成功。在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殖民統治下獨立的韓國,在朝鮮戰爭結束的第一時間,一方面恢復在戰爭中受創的日本殘留的殖民地教育體制,並在其基礎上仿效日本本土的模式,建立六年強迫義務教育,並如日本一般將教育作為振興國家民族基礎,雖然期間歷經多次的軍事政變。但即便是軍事獨裁亦未曾改變其重視教育的根本。經過數十年教育積累後才有了其後來的“漢江奇蹟”,教育正是韓國後來居上的起跳板。

兩個國家,相似而又相同的歷程。無不是以教育為國家發展的突破口,而教育並沒有辜負他們,對教育的重視使得他們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想到“知識越多越反動”以及所謂的“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荒誕不經,一聲苦笑之後。唐浩然將變得有些浮燥的心思收回。衝著容尚勤滿是歉意的一笑。

“鶴蘭,又走神了!”

大帥歉意的笑容,讓容尚勤連忙客氣了一下,在贊同大人對教育的看法,感嘆大帥對教育的重視實是東北之福之後,又一一將留學生派遣國加以彙報。正如唐浩然初時料想的一般,果然不出他所料,一千餘名留學生中的半數都是派往德國。

如果在後世二十一世紀。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首選的留學目的地肯定是美國。而對於志在理工的學生而言,以科技教育獨步全球地著名學府—麻省理工學院,才是全世界大多數理工科學子們的“第一志願”,這座在當時被稱這歷史上把科學界創新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學校,是全世界理工科學校中的n0。1。

但這也只是在二十一世紀,而且那還是二十世紀中晚期之後的事情。在十九世紀末,全世界最好的大學並不在美國。而是在歐洲,在德國,那怕是美國最聰明、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會遠到德國像海德堡、萊比錫和哥根廷這樣城市中的大學去攻讀博士學位。德國的每一所大學,對其它國家的青年而言,都無異於其心中地聖地。他們學習著德國的科學、教育以及德國的一切,並試圖於本國複製德國高等教育,如美國,其19世紀晚期的高等教育即是全面學習德國,在整個19世紀,德國大學對美國高等教育產生的影響是巨大而持久的。從1815年到1914年美國留德學生達一萬之多。這些留德學者回國以後,大多成了美國高校教學與科研的主力,成了傳播德國學術思想的領頭人。

甚至正是大量的留德學生締造了美國未來的高等教育,可以說,正是向德國的學習才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