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無法建造的話。可以考慮從英國或德國進口!”
史司適時的插了一句話,實際上參與過戰列艦建造的他不斷的“縮小”造艦的難度。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平臺,一個實現夢想的平臺——建造戰列艦的許可。至於艦上武備、動力等系統配套的部分,在他看來完全可以透過進口的方式加以解決,畢竟全世界都願意向中國出售武器。
“進口沒有問題,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引進相應的專利技術!畢竟這總是無法避免的!”
工程師的經驗使唐浩然非常清楚。專利技術引進的重要性,其絕非簡單的“山寨”所能相比,在很多時候“山寨”只是仿製出了產品,甚至還有一定的缺陷,而未能真正吸收其技術。在專利技術的引進中。真正重要的是後者,就是生產技術的引進和吸引,這才是最重要的,而在這個由對方派出工程師教導生產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的完成技術吸收,至於後世那些高唱“山寨萬能”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山寨”,即便是被稱之為猴子民族的日本,他們的大規模“山寨”與其說是“山寨”,倒不如說是專利技術的大規模引進,在二戰結束後的長達四十年間,日本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專利技術進口國,正是數十年持之以恆的專利技術引進,奠定了後世的日本工業。
而相比之下可悲是的,許多人居然認為仿製只是簡單的逆向工程,只要繪製出圖紙,就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但在機械工業中,製造業真的只是簡單的按圖紙生產嗎?
當然沒有那麼簡單,正因如此,唐浩然才會授意公司不惜巨資引進專利技術,引進外國技術專家以至於熟練工人,他們各有各的價值,或許引進專利技術看似花了錢,但卻解決了一系列的技術問題,節省了大量的研究時間,從而可以令公司以及公司的技術人員迅速完成對外國技術的吸收,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屬於北洋公司的技術。
現在面對12英寸大口徑艦炮無法自產的現實,唐浩然當然會主動指出這一點,生產公司走出彎路,正如另一個時空中的日本一般,其直1897年方才透過引進專利技術實現了速射炮的國產化,而早在四年前,江南製造局就透過購買火炮仿造的方式生產出了同類速射炮。
但最終的結果呢?二十年後,當日本開始設計410毫米巨炮時,江南製造局依然無法生產出合格的炮鋼,無法生產出符合工業標準的火炮,而當年那所謂的“東洋亦未曾有”的速射炮,以工業標準來看不過只是勉強可用的次品罷了。
“還有就是如蒸汽機、鍋爐為中心的動力系統,儘管仁川船廠都擁有白己的蒸汽機和鍋爐製造車間,但是目前我們的技術水準稍低,目前生產的最大功率蒸汽機是5000馬力三脹式蒸汽機,如果要建造戰列艦,需要單臺至少7000馬力的三脹式蒸汽機……”
這倒也是事實,儘管船廠已經進行了多次蒸氣輪機的試驗,甚至建造了多艘試驗船,但海軍依然選擇了更為“可靠”的蒸汽機,而不是動力更為強勁的蒸氣輪機,畢竟後者是新生事物,而且在使用時也普到了一些問題。
即便是海軍對於“定海”級裝甲巡洋艦的貧弱的動力不滿,也不過是透過從英國引進蒸汽機以及鍋爐的方式加以解決,不過因為條件相對苛刻,至今也未引進7500馬力蒸汽機以及燃煤鍋爐的技術。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我們的蒸汽機是去年從英國引進的技術,是當時最先進的,既然製造工藝已經掌握了,我看可以嘗試一下自行研製大功率三脹式蒸汽機嘛!實在不行,再考慮引進……”
唐浩然提出的這個路徑恰恰是技術吸收的正常路徑,以引進的同類產品作為基礎研製新型產品,這是因為在同類產品的引進生產過程中,工廠已經充分了解了產品的設計原理和相應的生產工藝流程等各方面的技術,才不至於陷入“比著葫蘆畫瓢”的“山寨陷阱”。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中,辦公室內的四個人更多的是在就建造戰列艦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進行勾通,而之所以需要進行勾通,卻是因為戰艦的製造涉及到數十家企業的升級,也正是在這種勾通中,唐浩然才知道為什麼重點專案能夠帶動國家整體工業水平的建設,正是因為其涉及到的單位多,牽一髮而動全身,戰艦的制度要求從武備到船體等各個方面進行相應的製造升級,而這正是現在的東北所需要的能夠刺激東北工業發展的重點專案。也正是唐浩然所需要的!(未完待續。。)
第77章 時代的轟鳴(求月票!)
東北大學可以說是東三省的最高等學府,從去年面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