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6部分

但是在大量的“廢油”被“浪費”的同時,從戴姆勒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實用燃油引擎的那天起,儘管汽油發動機依然還有各種不足,可是其潛力已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

不過現在,對於石油的重要性以及其未來的潛力,仍都侷限於科學家等少數人的呼籲或者對未來的“幻想”文章中——一個燃油的世界,當然只存在於小說中。而作為此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英國,也是等到十一年後,也就是費舍爾出任英國海軍大臣後,英國才在其督促下認識到這種新型燃燒的重要性,開始考慮並確保英國海軍的石油供應。

作為一個穿越者,在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人比唐浩然更清楚石油的潛力,在未來的一百餘年中,石油將是壓倒一切的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對於工業化國家而言,石油不但是用來驅動戰爭機器以自保的手段,也是用來潤滑工業機器以自強的裝備。

在隨後的百餘年間,作為最重要的戰略物資的石油,一直與國家的安全和經濟的繁榮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日常經濟生活,工業生產,航天軍工都需要石油作為能源和原料。經過石油分離出的汽油、瀝青等化工產品廣泛應用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說,誰掌握的石油的供應權和定價權,就可以掌握世界的經濟命脈。

而中國呢?

儘管在另一個時空中“大慶油田”把中國的“貧油國”帽子甩到了太平洋中,可到了21世紀之後,但凡是稍微清醒的國人都明白,作為甩掉帽子的代價是持續數十年高負荷式的開採,而這一代價實際上非但沒有甩掉那個帽子,而是真正的戴上了那個帽子。中國原本並不多的石油資源在高負荷的開採中,到了二十一世紀已經陷入如開採成本過高等困境之中。而對石油的需求的不斷激增,使得中國越來越多的依靠進口石油。

百年後的中國是依賴進口石油。現在的中國。更是依賴進口石油。雖說東北有大慶油田。按道理來說是不需要考慮石油的問題。但是開採大慶油田的深井技術,要等到20世紀30年代初才被髮明出來。

在這一石油供給困境之下,未來四十年,更準確的來說是前三十年中國的石油安全如何保障?中國從那裡獲得充足的石油?

尤其是二十年後的一戰,那是第一場彰顯石油具有重要軍事意義的戰爭,隨著戰爭的展開,其軍事意義變得越來越明顯。石油並不只是海軍艦隊的必需品,在歐洲和中東戰場上。到處都需要石油。燃油卡車取代了馬匹,用於運送軍人、武器和供給物資。卡車不但速度快,而且效率高。馬匹對軍隊來說是一種負擔,馬的食量是士兵的10倍。這種新型燃油汽車需要儲存的燃料相對較少,內燃機使如坦克和飛機新型戰爭武器成為可能。

協約國依靠從國外進口石油,主要是從美國標準石油公司進口,從而保證了自己的石油供應。而德國自己沒有石油,戰爭期間使用的石油多半來自羅馬尼亞的油田。為了解決石油供給的問題,其向羅馬尼亞宣戰,但在國家陷落前。羅馬尼亞點燃並破壞了油田,從而使得直到戰爭結束。德國都未能恢復油田的生產,最終,德國因為石油供應無法保證而輸掉了戰爭。

正後戰後的總結一樣,協約國是被石油的洪流帶進勝利的……在戰爭開始時,石油和石油產品開始被列為協約**隊必需的主要物品,靠石油才能打仗,靠石油才能贏得戰爭。沒有石油,怎麼能保證艦隊的機動能力、軍隊的運輸和各種工業的生產呢?

石油就是勝利的血液!

也正是從那時起,這句話成為了左右世界程序的至理名言。二十後的二戰,軸心國的慘敗再一次驗證了這個道理。因為石油的不足,縱橫馳騁的坦克部隊變成了廢鐵,翱翔藍天的飛機被摧毀於地面,破浪航行的艦隊被迫留存於港口。

沒有石油,就沒有戰爭的勝利!甚至可以說,沒有石油,就沒有中國的未來!

如何保障未來中國的石油供應呢?

儘管這個時代英國人用其強大的艦隊去保證並於全世界各國推行“自由貿易”,在“自由貿易”的框架下,中國可以透過外貿解決石油的問題。但是,戰爭爆發之後呢?記憶中於戰爭中被英美的石油海“淹沒”的德國以及日本的教訓,就是再清楚不過的例子。

正如同日本喜歡開一個苦澀玩笑:“為了石油去打仗,卻又因為沒有了石油而敗戰”。

沒有什麼比建立安全的石油供給更重要的事情了。也正因如此,唐浩然才會把視線投向東南亞,甚至早在製造出汽車之前,而之所以會盯上東南亞,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