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0部分

的雙城子要塞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可能——使用******對要塞實施機降!

在提出這個方案的時候,******還只是東北大學學生的試驗器,至於******如何製造、如何使用,對於東北軍而言更是一片空白。

也就是在這一片空白之中,出於對戰爭的熱情,憑著唐浩然繪製的一張******草圖和結構原理,陸軍用兩年的時間製造出了“可以投送兵力”的******——突擊者一型******,其採用高單翼加翼下支撐的混合式結構。機身橫截面近似矩形,骨架由鋼管焊接而成,表面覆以亞麻材料製成的蒙皮,因此製造成本十分低廉,便於大量生產。除了正副兩名駕駛員以外,它還能裝載8名全副武裝的空降兵。自身重量僅僅只900公斤。

有了******,可如何投送******呢?

飛艇自然成了不二的選擇,最初大型飛艇僅只能攜帶一架******,可即便如此,軍方在充分的試驗後還是得出結論,在突襲一個範圍較小的戰術目標時,利用突擊******實施機降將是最好的選擇,駕駛可以以準確地操縱******降落在目標附近20米之內。一旦著陸,全副武裝的空降兵就可以立即跳出******投入戰鬥。其次,******沒有發動機產生的噪音,如果在夜間發動攻擊,可以在敵人全然不知的情況下悄悄地抵達目標地區,從而達到近乎完美的奇襲效果。

完美的奇襲!

而這正是軍方所需要,也正因如此,在軍方的支援下,作為載機的蒼龍六型飛艇,才會被研製出來。而今天,在這個黑夜之中,東北軍僅有的兩艘蒼龍六型飛艇,正攜帶著八架突擊******朝著目標逼近……(未完待續。)

第199章 奇襲(下)

雙城子要塞建築在鐵路東翼的一個高地上,南北為九百米,東西為七百米。乍一看,每個堡壘彷彿都是零散分佈在一塊五角形的區域內。但實際上,它是一個把炮臺、堡壘等陣地巧妙配置起來的防禦體系,這是典型的歐式的要塞防禦體系。要塞堡壘的各部分之間由長達數公里的地下加固坑道以及交通壕連線在一起。

雖說這個要塞看似孤零零的聳立於高地上,可對於任何進攻者而言想要靠近它,幾乎是不大可能的。在他正面面向鐵路的一側,那一面是一個幾乎垂直的斷崖峭壁——那裡曾是人工開鑿的採石場,高出地面約5至10米。

在修建要塞時,俄國工程專家巧妙的這個鐵路採石場的峭壁做為要塞的護牆,使得任何進攻者在企圖進攻時,都必須先翻越這面“城牆”,而在城牆的上面,則是連綿的交通壕,在戰鬥時,俄國士兵可以於壕中射孔向外射擊。

而在要塞的其它各個側面都被所謂的塹壕帶包圍著,並築有鋼筋水泥碉堡,裡面配有探照燈、三十七毫米哈乞開斯速射炮,甚至還有幾架馬克沁機槍於堡壘處提供秘密火力。總之,對於任何進攻者而言,要想越過塹壕,攀上懸崖是辦不到的。

至少他們需要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在這座現代化要塞的建造上,俄**隊幾乎絞盡了腦計。他們相信在戰爭爆發時,憑藉著堡壘內部的一千五百多名要塞兵和山下兵營中的近兩千名官兵,足以阻擋任何敵人的進攻。

不過,有一點他們卻沒有考慮到,那就是敵人有可能來自空中,降落在炮臺之間的空地上。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克的。

現在,從空中來的敵人已經向他們逼近了。六點二十分,在漆黑的夜色中,兩艘巨大的蒼龍六型飛艇緩速飛行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硬殼飛艇,它在空中的時候無疑顯得有些笨拙。與普通的飛機艇不同,在蒼龍六型飛艇的前後艇艙下方,各懸掛著兩個物體,那便是可以載運8…12人的突擊者******。

在******內,面上塗著黑色墨彩的海軍陸戰隊員們,那緊張的神情中夾雜著些許期待,他們互視著彼此,都能從對方的眼神中讀懂彼此的想法。

要出擊了!

“好了,弟兄們。沒什麼好擔心的,從要塞上部發起進攻的一方要比在內部防禦的一方安全得多!”

連長的話聲落下的時候,機艙內的戰士們無不是嘿嘿一笑,或許,他們曾懷疑過就這麼點人馬,能不能奪取要塞,但經過幾次演習之後,他們早已經樹立了信心。甚至可以說是信心十足。

早在半年前,他們就開始了為適應這次作戰而進行的嚴格訓練。訓練先從理論課開始。並利用沙盤和立體模型等形象教具施教,繼理論訓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