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怔。
朱允炆越哭越覺悲傷,直哭得力竭聲嘶,連喉音也啞了,這才收淚起身,又向冢前拜了幾拜道:“卿如香魂有靈,俺和你十五年後再見。”說罷,滿眼含著淚,戀戀不忍離去。內監著急地勸道:“殿下如果捱到了天明,皇上知道了,奴輩的罪名可擔不起呀!”
朱允炆沒法,上了馬後還是一步三回頭,直到那塊做碑的白石在黑暗中望不見了,才打馬怏怏地回去。
■ 皇太孫受罰
王御史眼巴巴地在家等著,見皇太孫回來,便請他在府中暫住,朱允炆不肯,匆匆往回趕。三個人到了城門前,還了馬匹,想要進城,那城門已關上了,經內監叫起城門官,驗了進出的腰牌,就開城放三人進去。
朱允炆和兩個內監潛歸東宮後,暗自慶幸人不知鬼不覺。哪知第二天早朝,王御史突然地上本,說皇太孫夤夜微服出宮,私往鐘山祭墳。皇太孫身為儲君,萬一遇險,這罪誰人敢當?王御史又補充說明,皇太孫曾經過臣家,所以不敢不言。
太祖閱奏,勃然大怒:“允這般輕狂,如何託付得了大事?”然後提筆就要擬廢立的草詔。
大學士吳漢忙出班奏道:“皇太孫自冊立以來,並無失德,不應為些微小事,遽爾廢立,令天下人惴惴不安,請皇上三思而聖裁。”一時群臣紛紛保奏,太祖也念著太子平日的德恭,不禁垂淚嘆道:“即使諸卿不進言相勸,朕也心有不忍。但皇太孫年輕,荒業好嬉,宜警懲以使其自知悛改。”於是太祖下諭,貶皇太孫朱允炆入武英殿伴讀三月,無故不得擅離。
■ 祖孫兩人的淚水
人是矛盾的,太祖是人不是神,所以他也是矛盾的,其時太祖在一面罰了皇太孫朱允炆,一面又生怕這個懦弱的孫子將來駕馭不了群臣,尤其是那開國的大將軍,於是再次拔棘去刺。李文忠等兩位老臣天假機緣,讓他們紛紛自行病逝,不必太祖費一點事,於是太祖在感念他們的功績的同時更增一番悲悼,當即追封李文忠為護國公,諡文勤,即晉子李義和襲爵。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八章 血雨腥風中的皇家手足情(7)
徐達是大明王朝開國的第一位大功臣,偏偏他卻就是個老而不死,最可恨的是他不僅老不死並且還一直謹小慎微,不給太祖留一點除掉他的藉口,幸而天意成全,讓徐達背上生疽,據說這種病最怕吃蒸鵝肉,太祖感謝這份天賜良機,自然會立刻關懷備至地打發人送來了蒸鵝肉,賜而不食即為不忠即為謀反,於是徐達便流著淚當著使臣面吃了下去。這個一生於兩軍陣前流血不流淚的漢子在流了這樣的淚之後,不久就死了。於是太祖在更加隆重的方式中感念了他的功績,同時表現出的悲悼也更增加了一倍,當然也當即便晉徐達之子徐蒙為侯爵,追封徐達為中山王,諡號武寧,配享太廟。
就這樣,那天在武英殿,太祖用一種純粹的爺爺望孫子的目光看著皇太孫朱允炆,在這樣的目光中,祖孫兩人間的那份自黃香菱事發後一直難堪的尷尬被過濾淨了,一份血濃於水的親情在祖孫兩人的眼中漸漸化成了淚水,太祖說:“皇孫啊,朕其實一直為你深深憂慮,憂慮什麼呢?朕擔憂你不能常有天下啊,為君之道的很多東西是教不來的,然而,好在朕已為你圖謀萬全了,如今朕升了齊泰為兵部尚書,他會保你江山穩定的。皇孫啊,朕事事都為你處置停當,以後你只消安享太平敬承天命就行了,朕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也就對馬皇后和懿文太子有了交代。”皇太孫朱允炆聽完這話立即便跪倒在地,一邊叩頭謝恩一邊早感動得淚流滿面。
朱允炆一退出殿,細品太祖之言,不覺憂形於色,於是就在東角門躊躇不止,太常卿黃子澄剛好從這兒路過,看見了便問道:“殿下為何有不悅之色?”皇太孫朱允炆道:“適才皇祖聖諭,說事事為我處置停當,此真乃天高地厚之恩。但我考慮到,還有一事未妥,可我又不便啟奏。”
黃子澄問是何事?皇太孫道:“方今內外,俱安無事,唯獨諸王分封太侈,又擁重兵,加以叔父之尊,倘若他們不肯遜服,何以制之?”
黃子澄道:“昔漢文帝分封七國,亦過於太侈,太傅賈誼痛哭流涕上書,言尾大不能掉,後來必至起釁。文帝不聽,到景帝執朝事,吳王濞果然謀起不軌。多虧晁錯劃策,漸漸削弱,後來他們雖然舉兵,卻也容易制服了。他日若諸王有所圖,當以此為法,這個時候當然不能說!”
朱允炆這才高興起來,說:“先生之言很是,我當銘記於心。”
■ 陸夫人守寡的那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