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我在前方遇到障礙後,採取的方法有問題,擺車把也擺動了車架,致使孩子的腳甩蕩進了危險區;“環”——路況環境有問題,小坑是直接原因。無論是父親看到兒子受傷的心痛自責,還是孩子母親做出的事故調查結論,除了“人、機、料、法、環”中的人沒有盡到責任外,其他都是託辭,都是藉口,不是理由。人盡到了責任,其他四個環節都可以解決。
儘管圓盤漏洞理論比事故因果連鎖的鏈條豐富了,但是,它仍然是在海因裡希設定的領域內,對準了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這兩個導致意外傷害事故的罪魁禍首。根據統計資料,隨著安全科技的進步和投入的增加,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的事故大幅下降。進入21世紀,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事故大約佔事故總數的88%~90%。人、機、料、法、環五個圓盤,人永遠是第一位的。人人盡到了責任,圓盤就不會出現漏洞,就不會透光,就不會出現事故。
如果責任缺失,哪一個圓盤的某個區域性都可能出現漏洞,都會引發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後果。
2 , 事故危害甚於戰爭
我們人類生活到現在,對事故是不陌生的。剛開始在樹林裡爬高蹬低,打獵謀生,很多時候獵物沒打著,反而被老虎、豹子、野豬、狼這幫野獸們叼了去,丟了性命,讓它們美餐一頓,這就是事故,而且是死了人的重大傷亡事故。不過,當時人們連話都不大會說,肯定不會有“事故”這個詞。
現在我們說事故,從哪兒開始呢?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