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信,相信科學。事故發生背後有人為的原因,有工作的差錯,有僥倖的心理,凡此種種,必然會導致事故的發生。

第五章 讓先進的“洋”管理本土化(2)

“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這句話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消極的人,心理素質差的人,會把墨菲定律作為藉口,感到無能為力,聽之任之,無所作為,只好等待事故的發生。這不是強者的態度,也不是科學的態度。正確的心態則是,對待“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的判斷,既看到可怕的結果,更看到它的前提“可能出錯”。為什麼可能出錯?是因為在前期人們已經做錯。如果不出錯,事故的結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避免的辦法就要緊緊抓住“可能出錯”不放。變被動的事後管理為事前事中的主動管理,做好每一個細節,消除發生事故的誘因,堅決不出錯,這樣一來,墨菲所說到的結果就沒有了前提。

造成墨菲所說的嚴重後果的可能性很小,但這個很小的可能性卻必然造成嚴重的後果。墨菲定律給我的啟示是,不能忽視機率小的危險,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麻痺大意必然會痛悔終生。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做任何一件工作都要精益求精,力求符合安全標準。多麼宏偉的工程也要做好點滴的細節。摩托羅拉、聯合訊號、通用電器這些世界著名公司,都把著眼點放在了99�99%以後。為什麼?因為99�99%的標準太寬鬆。要保證質量、不出事故,必須把標準定得比99�99%更高。世界航天業曾長期把運載火箭每個零件的可靠度達到99�99%作為目標,發生故障的可能性均在萬分之一以下,但由於零部件數以萬計,累積的風險機率便會增大,火箭發射失敗的事故仍然頻繁出現。

我們要編織安全網,“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安全管理必須嚴密,嚴密到不能漏過任何細微的隱患,哪怕萬分之一也不行。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嚴密防範“萬一”,這也是墨菲定律的題中應有之義。

2 ,向美、德、日學習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拿來主義開始的。當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主導設立特區的目的主要在兩個方面:利用外資;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知識。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市場吸納國外資本源源不斷地流進來,中國的企業也在這股潮流當中接觸學習到了國外的先進管理知識。我們現在所通行的現代企業制度,在中國過去是從沒有過的。

企業的安全管理也在走這條路。我們的安全管理過去更多的是經驗成分,科學成分較少。國外在安全管理上已經有了許多成熟的經驗、先進的理念以及科學的管理模式,這就需要我們走出去,引進來,以形成“全球化的思維,本土化的作為”。安全生產管理借鑑國外的先進管理知識,已成為擋不住的潮流,這股潮流也帶動了國內企業迅速向國際先進管理水平靠攏。

在借鑑國際先進安全管理模式方面,有兩種較極端的認識:一種認為國外的那一套不頂用;另外一種認為國外的東西就是好,國外的月亮就是比中國的圓。

為什麼會有“國外的那一套不頂用”的說法,是因為,國外有很多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式,在國外的企業很管用,我們的一些企業見到好,立即照搬,卻沒有消化吸收,還沒來得及等它顯靈,看到更好的又換了一套。昨天剛剛搞完安全動作寫實,還沒來得及規範操作動作,就嫌棄它沒有效用,今天又換上人機環境匹配。錢沒有少花,安全管理部門也忙得顛三倒四,只能限於狗熊掰苞米的狀態,結果,再好的方案也不頂用。

而第二種認識雖然認為國外的“那一套”就是好,卻僅僅是把自己原有的管理方法貼上了國際先進的安全管理模式標籤。雖然用的還是傳統管理的招兒,安全工作碰巧搞得好或者碰巧沒事故,在會上介紹經驗時,總要說我們學習國際上什麼什麼模式,用了很多英文字母,一大堆的技術術語,搞得安全管理的專業人士都聽不明白,暈頭轉向,只知道人家的管理就是國際化,就是到位。

這兩種做法都有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拿來主義。有感於這種情況,有人在大會上發言,堅決反對拿來主義。可是,這位反對者連真正的拿來主義是什麼也不知道,就開始反對了。

。 想看書來

第五章 讓先進的“洋”管理本土化(3)

拿來主義是魯迅的發明——

傳說,魯迅有個朋友是個有志氣的窮小子,繼承了一所大宅子。怎麼處理呢?小夥子有志氣,不願被這宅子舊主人的東西玷汙了,魯迅便用方言罵他“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