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大臣也出言附和,楊雲掃看了一圈,幾乎吳國最有份量的大臣都在這裡了。中了大陳的探花待遇果然不同啊,這要是留在國內,就算中個狀元也沒有這般待遇。果然是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太師高遠、左相李蒼讕、右相田遠中,這是吳國三大巨頭,也代表了朝中三大派系。楊雲心中念頭急轉,看來等會兒會討論自己的職司安排,而這個職司安排,很可能從此給自己身上打上某個派系的標籤。
果然吳王問道:“楊探花不羨大陳的高官,回到吳國,不知是否願意出仕,幫扶孤家一把?”
“楊雲是吳國人,自然願意回到吳國出仕,故所願也,不敢請爾。”
吳王大喜,“好,愛卿願意出仕,是孤之幸,吳國之幸啊。”
想到本國的學子高中大陳的探花,然後又回國效力,這個事情無論怎樣宣揚,都是大漲自己和吳國面子的事情。
“啟稟陛下,臣在天寧城的時候,曾經遇到一位異人,他託臣帶回一封書信,說是要面呈陛下。”楊雲想起酒老的託付,說道。
“噢?拿來孤看看。”
有內侍接過信,呈了上去。
吳王趙翰光開啟看了一眼,臉色頓時微微一變。御階下面的幾個大臣相互看了一眼,心中猜疑,到底是什麼人寫的信,看吳王的樣子相當重視啊。
趙翰光快速看完了信,臉上神色變幻不定,直接把信揣到了懷中,定定神,向下面說道:“楊愛卿送信有功,等下孤自有封賞。李愛卿――楊愛卿既然答應出仕,吏部可有合適的職位出缺?”
李蒼讕主管吏部,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當下毫不猶豫地說道:“海鹽府的通判因病出缺,不知這個職位可合適?”
“愛卿意下如何?”趙翰光向楊雲問道。
聽到這個推薦,右相田遠中眼皮跳了跳,海鹽府是李系官員的大本營,從知府到同知,上上下下鐵板一塊,都是左相一系的官員,自己原本想利用通判出缺的機會,插一根釘子進去。不料李滄讕把這個職位推薦給了楊雲。
到時候楊雲掉到李系官員的水池子裡,他如果想在海鹽府作出一番政績來,還不是得乖乖聽李滄讕的安排?而且這樣又堵死了自己的籌劃,一舉兩得,實在是高明。
不過田遠中本來就對爭奪楊雲不太抱指望,李滄讕是狀元出身,在爭奪士子清流方面原本就有天然的優勢,加上楊雲在鳳鳴府中舉的座師,也是李系的人,把楊雲爭取過來的希望不大。
太師高遠代表了地方豪強世族,他對爭取楊雲更是沒有什麼興趣。
通判是正六品,楊雲探花身份,出仕原本應該是正七品,這一下子就提拔了兩級,而且吳國國小,全國只有九個府,並沒有大陳那樣州一級的設定,通判雖然只是六品,可是在一府之地的官員中,論實際職權也僅次與知府和同知,算是一方大員了。
縣跨越到府,對於任何一個官員來說都是個不小的考驗,楊雲直接當上通判,他又這麼年輕,日後即使沒什麼出色的政績,熬年頭資歷也能在四十歲前升到中樞要職,這實在是一條青雲之路啊。
而且海鹽府有吳國最大的鹽場,在那裡當官的人一個個都富得流油,這個楊雲出身貧寒,在眾人想來,他無論如何沒有拒絕的理由。
不料楊雲連思索都沒有,就回奏道:“陛下,臣不想到府縣任職。”
“噢?那愛卿是想進翰林院,還是六部之中的哪一個,說給孤聽聽。”
“都不是,臣想求一個籌海使的職位。”楊雲在眾人注視的目光中,鎮定地說。
籌海使?這是個什麼職位?吳王為首的幾個人的頭上,都冒出大大的問號。
正文 第101章 自立山頭
“籌海使?本朝沒有這個職位啊?”李滄讕詫異地說道。
“有的,開國三十二年至三十八年間,本朝曾經設定過這個職位。”楊雲肯定地說道。
“來人,把內史令叫來,查一查這個籌海使。”吳王趙翰光吩咐道。
內史令很快抱著一堆舊書冊來了,這一堆書冊,是宮中所藏的開國三十到四十年間的典籍紀錄。
吳國立國已經數百年,這些書冊當然不是原始記錄,而是後人抄錄的,原本儘管用得是上好的紙張,也經不住幾百年時間的侵蝕。宮中設有內史司,專門幹這些事情。
即使不是原版,這些書冊也有幾十年歷史了,在發黃的紙張中一番查詢,內史令終於找到了關於籌海使的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