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隊員家屬在內,都知道弗蘭克·赫德森會照管他們。 他的副手就沒有這麼管用了。一級准尉羅布·韋在戰士家屬中的名聲不太好,她們認為他經常隨便打發人。顯然,當CNN報道她們丈夫所在隊的作戰區域有三人傷亡時,韋告訴幾名家屬說,他太忙,沒法證實或否認他們的丈夫是否已遭到殺害。他讓她們等電報。家屬們認為他是透過推給五角大樓來拒絕處理她們的問題。這可不是組織嚴密的特種部隊的一貫做法。不止一個戰士家屬說,一級准尉韋“不把家屬當回事兒”。在家屬們的眼裡,韋是一個又矮又胖的傢伙,他沒有參加前線作戰行動是因為他想留在學校裡。她們認為,他很樂意留在後方,並故意惹家屬們生氣。 但赫德森是一名勇士。與所有其他沒能參加前線作戰行動的“綠色貝雷帽”隊員們一樣,弗蘭克·赫德森心裡非常難過,但他從不表現出來。他是一名參加過“沙漠風暴”行動的老兵,他知道這可能是他退役前參加作戰的最後一次機會。 當第一批隊員們到達地面時,一名特種部隊的將軍對一些戰士家屬說:“弗蘭克是最好的特種部隊戰士。他將個人的願望轉化為向參戰隊員提供最好的服務。他把責任放在第一位,並無私地愛著戰友及其家屬。我認為,他是這場戰爭中的英雄。”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內,在美國反對恐怖主義的戰爭中會湧現出更多的英雄。&nbsp&nbsp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恰拉江監獄暴動(1)

泥牆和子彈 阿富汗,恰拉江 在馬扎爾陷落後,幾千名來自昆都士和塔盧坎的俘虜被轉移到城外。北方的戰爭很快就結束了。 2001年11月25日,中央情報局人員約翰·邁克爾·斯潘(邁克)和他的同伴大衛·泰森(戴夫)正在恰拉江的“戰爭堡壘”篩查幾百名被抓俘虜。“戰爭堡壘”又稱為“戰爭之屋”,是字面上的翻譯。 這兩名中央情報局官員在堡壘裡面審問俘虜,努力找出那些被認為是相當重要的人物。他們都來自中央情報局的秘密行動小組,該小組是中央情報局的一個準軍事部門。他們希望恰拉江的這些俘虜會成為開發情報的金礦。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其中的巴基斯坦人、伊拉克人、伊朗人、沙特人、車臣人、索馬利亞人和其他外國人顯然是“基地”組織成員。阿富汗人很容易就能區分出外國“基地”組織成員和阿富汗塔利班,北方聯盟在從中挑出“基地”組織成員方面幫了大忙。 該堡壘可能曾是一個巨大的城堡,它的防禦設施是從中歐移置過來的。堡壘比三個足球場還要寬大,周圍圍著10米厚的泥磚牆。設計包括壕溝、城牆和20米高的頂部有欄杆的圍牆。這個堡壘的一半已成為監獄,另一半被北方聯盟用來儲藏物資、武器,安置總部與人員。 俘虜們據說已被搜查後綁了起來,他們或站或跪在堡壘裡面一個練兵場上。邁克和戴夫拍了每個俘虜的數字照片,為了弄清他們的重要性,逐個與他們談話。多數俘虜拒絕合作。 在邁克和戴夫與這些“基地”分子、恐怖分子談話時,他們似乎都明白這兩個人是中央情報局的。邁克和戴夫穿著藍色牛仔褲,帶著AK—47。邁克較年輕,面板很白,鬍子颳得很乾淨。戴夫年齡大些,身體不太好,蓄著花白的鬍子,臉上長滿麻子,一件罩衣蓋住了他的大肚皮。 “問題是,他需要決定他到底想活還是想死,而且是死在這兒。”戴夫在與一名恐怖分子嫌疑犯談話時說。“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他不想死在這兒,他也會死在這兒。因為我們會把他留在這兒……他將在監獄裡度過他該死的短暫的一生,這是他的決定。”在戴夫問話時,邁克蹲在這名恐怖分子嫌疑犯前面。 “我們只能幫助那些想與我們談話的人。我們只能讓‘紅十字會’來幫助這麼多的人。”戴夫說。 “你知道與你一起工作的人是恐怖分子嗎?”邁克問這名俘虜。“他們殺死了其他的穆斯林。在紐約市的大爆炸中有幾百名穆斯林遇難。”邁克設法讓這名俘虜合作。“你願意和他們談話嗎?”“這個傢伙死不開口,”戴夫大聲抱怨說,“死不開口。”這名正在被問話的“基地”恐怖分子後來確認是一名叫約翰·沃克·林德的美國人。 關於這之後發生的事情及其順序,說法不一。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邁克和戴夫當時比較隨便,沒有多加防備,因此“基地”恐怖分子把他們作為攻擊的目標。 監獄暴動 阿富汗有一條不成文的習俗,當一個戰士投降時,他承認自己失敗了,然後就開始談判。這次監獄暴動大大出乎北方聯盟士兵的意料。與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是,阿富汗人給他們的戰俘(POW)一定的信任和行動自由。 北方聯盟沒有考慮到的是,“戰爭堡壘”中的大多數戰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