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股單幹的風,越到上層就越大。毛主席態度明確以後,大家不能不跟著轉變態度。
劉少奇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他的態度,轉變得並不徹底,劉少奇非常謹慎地對“包產到戶”問題存疑、“研究”。
7月18日,劉少奇在一個會議上講話,參加會議的主要是中央直屬機關和國家機關下放到主要產糧區的100多名司局長以上幹部。
針對集體經濟,劉少奇說:要鞏固,要發展農業生產。
當然,劉少奇也批評了“包產到戶”的做法:
現在人民公社的集體經濟不夠鞏固,相當多的集體經濟不鞏固,發生動搖,許多地方的農民,甚而至於幹部,要求單幹,要求分田到戶,或者包產到戶。集體經濟不鞏固的原因有多種,有集體經濟內部的原因,有集體經濟外部的原因,有天災的原因,有過去的五風使農業生產受到很大的破壞的原因,有國家徵購糧食和其他農產品太多的原因。……現在已經有的地方散了,單幹了,或者包產到戶了,大概每一個地方都有,數量不算很多,有一部分,全國大概已經有20%以上採取各種形式散了,包產到戶了。有一些現在還沒有散,但是要散。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劉少奇支援了農村“包產到戶”(8)
這是劉少奇的批評,但他也有個存疑,有個尾巴:怎樣鞏固集體經濟?一是要調整集體內部的關係;二是要實行按勞分配,就是要實行責任制。
把必須實行責任制同鞏固集體經濟聯絡起來,這一點,可以說表明了劉少奇對實行責任制以轉變困難形勢抱有堅定的信心。
因此,即使毛澤東的態度已經明確,但是,要說劉少奇完全改變了自己的看法是不對的。他留下了一個餘地。
但是,這個“尾巴”到底也被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上打掉了。
對“包產到戶”、“責任制”的批評和批判,實際上引發了毛澤東認為要出“修正主義”的看法,也促使毛澤東作出了階級鬥爭“擴大化”、“絕對化”的論斷。
八月的北戴河,涼風習習,確是一個避暑的好去處。本來在國民經濟調整順利進行,國民經濟狀況有所好轉的情況下,在北戴河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應該是一個氣氛輕鬆、繼續勵精圖治的會議。
1962年7月25日至8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工作會議,主要討論農業、商業及國家支援農業等問題。
此前,毛澤東要陳伯達主持起草一個關於鞏固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發展農業生產的決定。7月17日,檔案初稿拿出。7月20日,在中南海懷仁堂由陳伯達主持召開了一次有各大區書記參加的起草委員會會議,座談該決定。會上對包產到戶採取了否定的態度。
柯慶施說:現在看,單幹不行,這個方向必須批判。
劉瀾濤介紹了西北局圍繞“包產到戶”問題展開爭論的情況。陶鑄、王任重也曾經到廣西龍勝縣座談過包產到戶的問題。陶鑄、王任重召開的座談會記錄,在北戴河會議上,被毛澤東批發給與會者看,並加批語說:“這個檔案所做的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分析之後所提出的意見也是馬克思主義的。”
北戴河會議的初期,與會者按照劉少奇等人審閱過的通知的內容進行了討論,集中的問題是“包產到戶”等農業問題。
毛澤東說:一搞包產到戶,一搞單幹,半年的時間就看出農村階級分化很厲害。有人很窮,沒法生活。有賣地的,有買地的,有放高利貸的,有娶小老婆的。
毛澤東說:現在有一部分農民鬧單幹,究竟有百分之幾十?有的說20%,安徽更多。就全國來講,這時期比較突出。究竟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農村合作化還要不要?還是搞分田到戶、包產到戶,還是集體化?主要就是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有單幹之風,越到上層越大。鬧單幹的是富裕階層,中農階層,地富殘餘,資產階級爭奪小資產階級搞單幹。如果無產階級不注意領導,不做工作,就無法鞏固集體經濟,就可能搞資本主義。在社會主義階段,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是長期存在的,包產到戶,鬧單幹,就是搞資本主義。
毛澤東對七千人大會後劉少奇所主持的西樓會議和“五月會議”對形勢的估計問題,作出了“黑暗風”的評價和結論。
毛澤東說:我周遊了全國,從中南到西南,找各大區的同志談話,每個省都說去年比前年好,今年比去年好,看來並非一片黑暗。有的同志把情況估計得過分黑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