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它的外部矛盾與內部矛盾,有它的外部鬥爭與內部鬥爭。所謂外部矛盾與外部鬥爭,就是它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及與國民黨殘餘勢力的矛盾和鬥爭,這在推翻國民黨政權後的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仍然是存在的,並且仍然是主要的矛盾和鬥爭。”“內部矛盾和內部鬥爭,就是人民民主專政內部各階級間、各黨派間的矛盾與鬥爭,這在今後將會逐漸加強,但與外部矛盾比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將仍然處於次要的和服從的地位。”劉少奇提出,中國不能過早地實行無產階級的專政,“這將把目前尚能與我們合作的民族資產階級趕到帝國主義那一邊去。這在目前的中國實行起來,將是一種危險的冒險主義的政策。”斯大林在旁批註說:“對!”

劉少奇還提出:“在中國,從現在起到實行民族資本完全國有化,還需要經過許多步驟,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這一段時間到底需要多久,要看國際和國內的各種條件來決定,我們估計可能需要10年到15年。”因此,要同民族資產階級進行鬥爭的同時,實行必要的和適當的妥協與聯合,“以便集中力量去對付外部敵人和克服中國的落後現象”。

在後來的會談中,斯大林就此表示同意,說,勞資矛盾暫時不要加緊、擴大,工人鬥爭不破壞與資產階級的關係,要訂勞資合同,避免破壞此合作。要使資本家變為友朋,使合作能長遠。

關於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問題,劉少奇在分析了各種情況後,提出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根據以下幾項原則:(1)和各帝國主義國家進行鬥爭,以便實現中國民族的完全獨立;(2)在國際事務中和蘇聯及各人民民主國家站在一道,反對新的戰爭危險,保衛世界和平與民主;(3)利用各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和這些國家內部的矛盾;(4)在平等互惠的條件下發展中國與外國的通商貿易,特別是發展與蘇聯及其他人民民主國家的貿易。

劉少奇提出,“在新的中央政府成立以後,就會發生與各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問題,參加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的問題。各帝國主義國家可能有一段時間不承認我們,或提出若干束縛我們手腳的條件作為承認我們的代價,在這種時候,我們應採取何種政策?”劉少奇提出,束縛條件是不能答應的,但可以採取積極的辦法,保證取得這些國家的承認,另一方面,“我們是否再等一等,不急於得到這些國家的承認,為了避免發生不愉快,先集中精力搞好國內的事情?”劉少奇還希望,新中國成立時,蘇聯能夠率先承認中國。

斯大林批註說:“區別對待。誰不承認中國,中國在貿易上就不給它任何優惠,為此要利用中國的商人。”對取得帝國主義國家的承認,斯大林認為中共的政策是對的,“最好不急。”在會談時,斯大林明確表態,中國政府一成立,蘇聯即可承認。

新中國的對外政策的重大特點就是,“在國際活動的政策上,我們一定要與蘇聯一致。”毛澤東說,我們的政策就是要向蘇聯一邊倒,如果不與蘇聯一起站在反帝國主義的陣營,而企圖走中間路線,那是錯誤的。

劉少奇秘訪莫斯科——取經(6)

劉少奇還提出,在外交問題上,“希望獲得斯大林同志及聯共(布)中央的指示”。

斯大林對這一段批註說:“好!”

關於中蘇關係問題,主要涉及國民黨政府同蘇聯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劉少奇在報告中提出了三種處理方式:(1)由中國新政府宣佈全部承認這個條約繼續有效,不加任何修改;(2)根據原來條約的精神,由兩國政府代表重新簽訂一個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便根據新的情況在文字和內容上有所增減;(3)由兩國政府代表換文,暫時維持這個條約的原狀,但準備在適當的時機重新加以簽訂。

劉少奇說:“在這三種方式中,應該採取哪一種方式為好?”

斯大林批註說:“等毛澤東到莫斯科後再決定這個問題。”

劉少奇還提出:“毛澤東同志希望訪問莫斯科,但他現在已不可能秘密地去莫斯科,只有等候蘇中建立外交關係時公開地進行訪問。他到莫斯科的時機和方式,希望予以考慮。”

斯大林批註說:“對。在1949年底,建立外交關係以後。”

劉少奇在報告中說:“我們長期處在農村游擊戰爭的環境中,對外面的事情知道的很少,現在要來管理一個如此大的國家,並進行經濟建設和外交活動,我們還需要學習很多東西。在這方面,聯共(布)給予我們的指示和幫助,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迫切地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