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民黨的第二次圍剿,寫下下面一首詞。我把它抄在下面: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這首詞寫得很好,我最感興趣的是它所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面對圍剿,充滿豪情不說,而且令人興奮。打仗並不可怕,軍民團結,勝利是題中應有之意。我們在這首詞裡面可以找到一種心情,那是生活在共同願景之下的心情。
中國共產黨在取得政權以前,“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支援,那是奪取政權的重要資源。
仔細翻翻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處處都可以看見人民的力量。我們都知道共產黨,是歷盡艱辛才獲得最後勝利的,但是紅軍的精神卻一直是高昂而且激動的。他們在不斷地生長,莊嚴而且爛漫,那樣的組織是多麼令人嚮往!
我們如果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這些甘願與紅軍共進退的工農群眾,對紅軍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他們在革命中所表現出來的熱情是非常高的。他們之所以被召喚起來共同戰鬥,是因為被壓迫太久,他們知道紅軍是來解放他們的,於是他們幾乎是懷著感恩的心情來加入戰鬥的。既然革命戰爭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他們是沒理由不努力的。那個時候,在群眾眼裡紅軍的形象是高大的,身上有著神聖的光圈,而在紅軍眼裡群眾是親切的,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1936年,紅軍長征經過貴州威寧,足跡遍及板底、結裡等30個鄉鎮,所到之處,都有宣傳革命真理的標語,都有“打富濟貧”的革命行動。
1936年3月4日,紅軍一部為試探駐威滇軍虛實,進至板底和結裡。在大街小學的牆上,紅軍寫有“青年學生只有參加紅軍才是真正的出路”、“蘇維埃和紅軍是抗日的先鋒”、“打倒蔣介石”等革命標語。
紅軍還在民眾的牆上寫出“打大戶,分田地,打官僚,分倉庫”的標語,並把土豪的糧食分給窮人。
住在農民楊國清家的紅軍,吃了他家兩升大米和一些豬油,就付給三塊五角銀元,貧寒的彝族婦女王阿戈,還得到了紅軍送給的包頭帕。病在家中的老人,做夢也沒想到紅軍會送飯給他們吃。在輔處、天橋、興隆等地,財主管培生、趙清和等早已聞風而逃,紅軍將他們的浮財分給窮人。
3月16日,紅軍離開興隆廠後,苗族羅伯亞米發現家裡有一碗紅色小豆,時逢春播季節,便拿到地裡種下,到了秋天獲得好收成。年復一年,種者越來越多,產量很高。小豆為紅色,又是紅軍送的,因而人們稱它為“紅軍豆”,直到現在還在種、還在吃。
紅軍在得勝坡,見農民馬楊八太貧寒。就拉一匹軍馬送他。事後,地主劉朝來強逼,企圖霸佔,群眾機智頑強的鬥爭,才給馬楊八保住了這匹紅軍馬。3月19日,紅軍到麻乍,貧農趙敢生,借糧招待紅軍,舂5升穀子做飯給紅軍吃。行前,紅軍要付錢,他死活不肯收,紅軍硬要送他一匹紅沙馬,推辭不掉,只好收下,以後他牢記紅軍情,精心飼養紅軍馬,現已繁殖第五代。
第一章 綱領是基於偉大使命的願景(8)
中國共產黨成功地發動了中國的廣大人民群眾,才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是很獨特的,與歷代革命者都不相同的是,在共產黨心裡,群眾不是愚昧不堪的奴隸,群眾是艱苦的,是被壓迫的,最重要的是,群眾是可以依靠的,是革命的主力軍,是具有力量的,並且他們只要被領導得當是可以自我解救的。當我們想到共產黨人當年提出“放手發動群眾”的時候,那是需要怎樣卓識的眼光啊!
如此形成普遍利益以反對特殊利益,眼光獨到,志存高遠,自當令對手難以抵抗。
7。 線段與射線同樣重要
關於怎樣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革命必須分階段進行。共產黨制定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這是始終不變的,最低綱領則必須根據革命和建設發展階段的客觀實際而有所不同,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也可以稱為共產黨的最低目的和最高目的。這其實就是線段與射線的關係。立足當前,面向未來,設定一個終極方向,這就是射線;而射線是無極限的、無窮盡的,需要靠近端點處,在同一方向上切成無數個線段,才有現實吸引力,才不是虛無縹緲的。
正所謂既要好高騖遠,更需腳踏實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