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不必為行政撥款擔心,只要辦刊思路對頭,你們完全可以以刊養刊,實現滾動發展。” 嘿,這個辦法還真的兩全其美。 不久,廣西那邊傳來好訊息,改刊後的第一期刊物便發了五萬份,而且勢頭還在上升,領導滿意,讀者滿意,編輯滿意;雜誌社賺錢、發行商賺錢,主管單位領導再也不用為雜誌社每月的虧本發愁了,他們卸下了一個包袱。 不過,王星不認為這叫策劃,那只是出個點子而已。同樣是做媒體的,有的時候,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中,而無法看清楚自己的短長,而別人會因為有一個距離,反而會比當事人更能把住命脈。 跨境作業 為香港《文匯報》《粵港通》融資 香港《文匯報》是具有53年曆史的綜合性政治大報,是中央宣傳機構在香港的重要視窗。2001年,當新世紀剛剛來臨的時候,為了拓展中國大陸市場,香港《文匯報》決定在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創辦一份子報。上任不久的香港《文匯報》社社長張國良把這一艱鉅的任務交給了王星。 當時,關於這份報紙的定位,有不少說法。有的主張做房地產專刊,因為港人在深圳置業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也有人建議做一份以深港新聞為主的報紙,更有人建議做一份財經類報紙。報紙的定位至關重要,它決定著即將出籠的這份報紙的面目和導向,同時它也決定著報紙的生存空間到底有多大。&nbsp&nbsp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知本加資本——給媒體插上翅膀(2)

在王星看來,上述主張都有道理,但仍然沒有給報紙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做房地產專刊,這份報紙比不上深圳的主流媒體,做深港新聞,更難以與香港發達的傳媒和深圳業已成熟的報紙比肩,而財經報,更找不到空間,不僅因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財經專業媒體已經非常發達,即便深圳本地,主流媒體、電視媒介、《證券時報》和《金融早報》等也早已將可憐的市場份額瓜分殆盡,輪不上一個新手、而且是一張可能是週報的媒體出風頭。 王星把目光放在每天進入深圳和珠三角消費的香港人身上。每天從羅湖、皇崗口岸入境的香港人平時有十幾、二十萬人,週末和節假日則高達三十萬人,這部分人中,絕大部分是專門來深圳和珠三角消費的,這個龐大的消費人流,帶來的不僅有商業機會,也帶來了媒體的機會。他敏銳的感覺到,如果抓住這個焦點,為北上消費的港人提供一個消費指南,為他們的吃喝玩樂提供指引和資訊服務,也許就為報紙找到了立足之地。關鍵是這個立足之地是那些大報不屑於全力關注的空間,是一個極具張力的空間,還是一個可能建立自己獨特主張的空間。 他的觀點得到了張國良社長的首肯。張國良社長曾經是新華社香港分社的總編輯,他最經典的作品是運作“中華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接著又毫不猶豫地以當時的最高價(每股一百多美元)將大部分股票賣給了“美國線上”,一把就為新華社賺了上百億。張國良說,過境消費的香港人,基本都是香港的中下層人士,別以為他們可以在大陸大把花錢,其實他們北上消費所在意的正是同樣的消費,深圳可以比香港花更少的錢,哪怕只是幾百元。他說,香港《文匯報》不可能對這份報紙做大量的資金投入,作為一份週報,要想在傳媒異常發達的香港和深圳打拼出一片新天地,只能在大報的夾縫中插足,這個空間也許很小,但是卻可以做出大文章。 張國良給這個還在醞釀中的報紙起了一個名:粵港通。這個名字取粵港通達之意。 接著王星對這份概念上的報紙作了一次市場調查。 這個調查其實很簡單。他讓平面設計師為這個即將出籠的報紙做了一個樣報,那上面刊載了深圳、廣州、東莞等地豐富的消費資訊,圖文並茂。不僅有熱點的市井新聞、消費動態,還有消費、休閒、旅遊場所的推介,包括夜總會、酒吧、桑拿、洗腳屋、酒樓、茶社、醫院、特色診所、美容、健身、寵物醫院等,林林總總,讓人目不暇接,另外,每個消費場所的消費價格、優惠措施、優惠券、打折卡、投訴電話、行車指引,甚至包括乘坐計程車大概需要多少錢也寫得清清楚楚,讓一個即使是初次來深圳的香港人,也可以憑藉這份報紙找到自己心儀的地方,而且可以明明白白地消費,它就像一個消費嚮導。在人流熙攘的羅湖關口,他們拿著這份“報紙”讓迎面而來的香港人作出評判,不出所料,接受調查的大部分香港人對它非常喜歡。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香港人需要這樣的指引,這份報紙曾經給一個地處偏僻的一家江西酒樓做過幾次廣告,不少香港人就是拿著報紙,乘計程車專程去那兒消費的。 王星給這個報紙作了一個界定:北上消費,一報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