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正是有了這四知,人們才更加應該心存敬畏。

可以說,楊震的義正嚴詞,的確做到了無愧於天地。而這一切,都來自於他對清廉美德的一份敬畏之心!

楊震的清廉,在中國歷史上是有名的。

據說,楊震後來做到了太尉這樣的高官。然而,他依舊將自己應得俸祿之外的任何收入,都交給了國家。

不僅如此,楊震還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孫,一定要清正廉明。

在他看來,做官就應該“節衣縮食,省吃簡用”,體現在生活上就是粗茶淡飯、輕車簡從。

楊震的清廉,讓他身邊的一些人都看不下去。於是,有人就勸他說:

“您都做了這麼大官了,何必還過得這麼清苦,您應該在當地購置一些自己的產業了,您自己不用,也該給後人留一些吧!”

可是,楊震卻回答說:

“我讓子孫們都被他人讚譽為清正廉明官員的後代,這樣的遺產,難道還不夠豐厚嗎?”

正是靠著這份對清廉的敬畏之心,楊震和他的子孫,一連四代都做到了當時最高階別的太尉官職。

楊氏一族,不僅成為了東漢最顯赫的家族之一,還成為了古代清官的典範!

楊震對清廉的心存敬畏,清代思想家呂坤曾這樣評價道:

“‘暮夜無知’,此四字百惡之總根也。大奸大盜,皆自無知之念充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天下所有的大奸大惡,其實都是從“夜深人靜反正沒人知道”開始產生的。

我們曾說,這就是一種僥倖心理,以為自己可以逃得過法律和道德的懲罰。這些人又哪裡知道,自欺欺人最終害的只是自己。

只有心中常存一份敬畏,人生才能達到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人活著才更有意義。只有心中常存一份敬畏,一個人才能真正做到誠信,永遠受人尊敬。

4。誠信,必須言行合一

《中庸》的誠信,是必須言行合一的,也就是說嘴上說的和實際做的,必須是一致的。不然的話,誠信是無法建立起來的。

關於誠信應該言行合一的故事,歷史上有很多。

我們先來看看曾子殺豬的故事。

曾子,就是前面我們曾經講到過的孔子的高徒,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曾子不僅有孝心,而且博學多才,更加註重德行的修養。

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他對言行合一的重視上。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街上辦事,他們的孩子也想跟著去玩。

妻子覺得帶孩子去麻煩,於是就對孩子說:“你在家玩好嗎?等媽媽回來,就把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

孩子聽後很高興,就不再吵著要上街了。

很顯然,曾子的妻子說這話,是哄孩子的。話一說完,她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誰知,當她從街上回來時,卻發現曾子真的殺了家裡的一頭豬。

看到這個場景,妻子很生氣地說:“我是為了讓孩子不跟著我去上街,才故意說要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真給殺了?”

曾子答道:

“我們不能欺騙孩子。

孩子年紀小,還不懂事,什麼都會向別人學,尤其是會學習父母為人處世的方式。

如果你今天騙了孩子,明天孩子也會學著騙你,甚至去騙別人。

你今天言行不一,以後孩子也就會不再信任你,同樣言行不一,這是多大的危害啊!”

正像曾子說的那樣,言行不一,會帶來很大的危害,這一點從下面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

有個商人過河時,船突然沉了。他不會游泳,只能大聲呼救。

這時,一個漁夫聽見呼救聲趕了過來。

商人急忙喊道:“我有的是錢,你要是救了我,就給你一百兩金子。”

可是,漁夫把商人救上來後,就不認賬了。

作為酬謝,他給了漁夫十兩金子。

漁夫自然不高興,認為他言行不一,出爾反爾。

富翁譏諷道:“你一個漁夫,一輩子都掙不到這麼多錢,還不滿足?”

漁夫只得無奈地走了。

可是,沒過多久,倒黴的富翁又在乘船時翻船了。

本來,有人想要救他。

可是,上次那個漁夫正好路過那裡,就說:“他根本不值得救,因為他言而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