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衛人員使用的營地。中央警衛局不只是保護故宮,它還主要肩負著保護中國領導人和中南海安全的重擔。
◎ 陳列展覽及各種活動
自20世紀70年代末和“文化大革命”結束以來,故宮一直活躍在各個領域。1979年,以介紹中國藝術史為主的學術性月刊《故宮博物院月刊》開始出版發行;1980年,名為《紫禁城》的雙月刊開始出版發行;紫禁城出版社也於1983年成立。後者出版了大量的上乘之作。從80年代初開始,故宮圖書館進行了重組,所收藏的數目巨大的皇家書籍和手札對學者開放(實際上一直到2004年學者才獲得這種機會)。80年代還開放了圖片檔案館,其中不僅收藏著故宮文物的圖片和幻燈片,而且也收藏著中國其他博物館藏品的圖片和幻燈片。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臺灣故宮的建立(13)
1985年和1990年慶祝故宮成立60週年和65週年時舉辦了特別展覽,舉行了各種由中國領導人出席的儀式,召開了國際學術研討會。“明代吳門繪畫國際學術討論會”和“紀念紫禁城建成570週年古建築學術討論會”結束後發表了重要著作。2005年故宮成立80週年也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活動。
在過去許多年裡,故宮舉辦了各種展覽,也到國外舉辦展覽。但是,故宮本身受到場地不足的極大限制(且不說場地質量)。有人說,現有展覽場地只能在規定時間裡展出其永久收藏的100餘萬件文物的1/10,但即使這個數字也顯過高。
博物院長期以來一直缺少展覽空間,但不得影響紫禁城修建。現有建築格局的要求限制了現代化的地下展廳的修建。人們對此曾有很多爭論。1998年,一個計劃得以批准,即故宮可在東華門附近、原皇家馬廄下面建造一個面積為2萬平方米的兩層地下展廳。但是這一計劃在開工之前被勒令停止,成為安全問題和該項建設不可能不對現有建築產生影響等說法的犧牲品。另外一個計劃是在紫禁城內故宮博物院東南角上駟院下面建造一個新的展廳,佔地面積10900平米,包括展品陳列室、放映廳、會議室、休息室、書店和禮品店。可是這一計劃也未能實施。雖然已經做了十年的計劃和準備工作,但是故宮的地下展廳到目前為止還未破土動工,看來這一計劃怕是要被永遠擱置了。至於地上展廳,人們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但總是由於美學上的、建築上的或是安全方面的考慮而被否決掉。然而,2004年故宮從位於西華門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那裡獲得了一些地下空間,據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稱,可能拿這塊地來擴大故宮博物院的展廳。
儘管故宮可以在十個展廳裡陳列其館藏,但這些地上展廳(主要是繪畫館、珍寶館和鐘錶館)都設在木質結構的舊宮殿建築裡,安裝現代化的照明、音像及安全保衛設施對木質結構的建築來說非常危險,因為可能會因短路而發生火災。地上展廳裡雖然有空調裝置,但是難以對溼度和溫度變化進行控制——這對繪畫及其他文物的保護至關重要。故宮每年10月都會展出許多彌足珍貴的繪畫真跡,因為秋天的氣候最適宜於卷軸作品。除此之外,按照國際標準,地面展廳的狀況十分惡劣,令人擔憂。正如《中國日報》上刊登的文章所指出的,“故宮博物院舉世聞名,但迫切需要實現現代化。”
至於在國外舉辦展覽方面,在20世紀50年代,故宮出國辦展覽僅限於蘇聯東歐國家。1974年,在“文化大革命”後期,明清時期的藝術品首次被送往日本進行展覽。在80年代,展品在許多西方國家展出——包括美國、聯邦德國、加拿大、法國、荷蘭、奧地利和葡萄牙。在亞太地區,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香港地區也都舉辦過故宮展品的展覽。
◎ 連線過去的紐帶,現政權合法性的象徵
北京故宮博物院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揮了重要的政治作用。它是把中共和人民中國與其民族歷史聯絡在一起的紐帶,因而也賦予現政權以合法地位。政府也透過故宮及其館藏鞏固其在國際上的合法地位與聲望。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就認識到這一象徵性價值,不過他們也確實想保護故宮,豐富其作為國寶的收藏品。政府在困難時期付出極大代價回收流失的藝術珍品,修復和改善紫禁城裡的條件和基礎設施,在動盪時期對其予以保護。遺憾的是,故宮及其工作人員經受了毛澤東時代的各種大規模政治運動,許多運動都留下了令人尷尬的經歷,對個人前途和生活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