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宏學習教員的動作,像拉風箱一樣,前後不停的活動著油門杆,兩眼緊盯著長機,跟隨長機在空中轉來轉去。
很快,十多分鐘過去了,兩架飛機交換長、僚機位置。交換後,所有的動作全由林教員操縱,張志宏感到一陣輕鬆。他無事可做,除了觀察自己飛機的工作情況外,還回頭看一看林超的編隊情況。只見林超的飛機像一條在水中上下跳動的魚,跟隨著長機的動作,忽上忽下,左右搖擺。
帶飛,單飛,航校的訓練就是這樣。
編隊訓練經過幾個飛行日的帶飛和單飛也結束了,只剩下最後一個課目——航行。飛完了航行,在初級訓練團的飛行就結束了,也就是說畢業了。到那時,他們就是一名飛行員了,當然還不是一名成熟的飛行員。要成為一名成熟的飛行員還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練,還要付出不少汗水。
但這也足以使張志宏他們高興,畢竟已經邁出了一步。千里之行,使於足下,沒有第一步的邁出,就沒有以後的路程。
那些在預備學校就已被淘汰的戰友,他們連飛機都沒有摸過。已經上了飛機,但沒有堅持下來的戰友,他們沒有邁出第一步,也就沒有以後的路。
張志宏慶幸自己的堅持,慶幸自己沒有放棄,所以他成功了。
對於他的成功,他的教員都感到吃驚,飛行那麼不適應,吐的那麼厲害,卻能飛出來。林教員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這是他帶飛過的學員中唯一的一個。
………【第四十八章 生死考驗(八)】………
明天就要飛航行了,飛行一大隊三中隊的學員在教員的帶領下在做地圖作業。
所謂航行,就是遠離機場飛出去,再飛回來,在空中飛一個三角航線。這是鍛鍊飛行員領航能力和識別地標能力的一個練習。就像在地面開著車跑長途,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能否找到那個城市,這就是司機的地面領航能力。
在地面,找不到,可以停下車來找人問路,可是在空中就不行了。
空中本來就沒有路,也不能把飛機停下來“問路”,能不能飛出去再飛回來,這就是飛行員的領航能力。
所謂地圖作業,就是找出空中的“路”。
飛行員先按照預計到達的點,在地圖上每兩點之間劃上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就是空中的“路”。然後再用一種專用的格尺——向量尺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和航向(方位),再按照飛行速度計算出應飛時間,在空中只要按照預計航向飛行,到了預計時間,下面的地標就是要到的城鎮。
地圖上量出的航向和計算出的預達時間在實際飛行中還不準確,因為在地圖所量出的航行叫真航向,它表示的是地球上真正的東南西北,而飛機上磁羅盤是靠地磁指示東南西北的,由於地球上真正的南北極和磁南北極不在一個位置,有一定的偏差,這就是磁差,而且磁差在地球上每一個位置都是不一樣的,有大有小,有正有負。在實際飛行中要進行修正。
飛機在空中飛行,還要受空中風的影響,側面吹來的風,會使飛機偏離預計航線,這個受風影響的偏差叫“偏流”,前後吹來的風會減小或增大飛機對地面的相對速度,飛行中叫“地速”,使預計到達時間延長或拖後。
所以飛行員在做完地圖作業後,還要在地圖作業的基礎上進行計算,在真航行的基礎上減去正負磁差,換算成磁航向。飛行前還要根據氣象臺對空中風向風速的預報,計算出“偏流”、“地速”,加、減正、負“偏流”後,得出的航向才是真正的飛行航向,每段航線的距離除以“地速”才是該段航線的真正預達時間。
帶著這樣的資料去飛行,才能找到空中的“路”,才能飛得出去,飛得回來。
做完地圖作業後,還要對著地圖熟悉航線。熟悉航線就是在地圖上劃上線的地方,左右兩側10公里的範圍內有什麼明顯的地標,諸如村鎮,河流,水庫,公路,鐵路等等。村鎮、水庫為點(面)狀地標,河流、公路、鐵路為線狀地標。對有參考價值的地標,要標註上距離航行的距離和預計到達的時間,以便在飛行時檢查航跡是否正確。比如10分鐘到達某個村鎮,該村鎮在航線左側10公里,飛行中到了10分鐘,飛機的左側10公里正好有一個村鎮,說明航線很正確,否則就是飛偏了。
這就是地標羅盤領航。
這次航行選擇的航線是機場——平瑤——大寨——機場,轉彎點都是有名的地方。團裡領導想讓大家在離開初教團之前,再好好看一下山西的好風光。
有一首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