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從我們過往的經驗看,一些小盤成長股,只有成長為藍籌股時,才能維持較高的股價。如果本身不是藍籌股,也不會有人追捧。比如說當時的雲南白藥、茅臺,包括蘇寧電器,都是中小市值的股票。現在再來看,因為它持續增長,才成長到現在比較大的市值。
簡樂: 這隻基金經歷了熊市、牛市,又經歷了今年上半年到下半年的一個轉折,這樣的三個階段您能不能分別講一講?
施永輝: 我接手這隻基金是在2006年1月份。比較感謝前任基金經理,這隻基金配置一直比較均衡,基本上看不出來基金經理更換所帶來的衝擊。它在熊市中還是戰勝了基準的:個股和行業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還分散有一些小盤股。
我接手後的思路是均衡配置,策略跟進。2006年年初,我做了一個集中,往藍籌走:從成長型往價值型走,從小盤往大盤走。但同時我的前十大重倉股佔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並不高,包括到2007年二季度。在很多人看來這樣不太好,但是這樣做風險能低一點。有時候別人在一兩個季度會超越,但是想甩很遠也不太容易,因為你拿的是主流的品種。
到2006年年末,因為板塊輪動,我預計到2007年前半年藍籌股不會有太突出的表現,但是我要遵守契約,不能擴充到其他類別,所以2007年一季度採取了核心衛星策略:核心股票買一些,然後也買一些跟它相關的衛星股票。行業上的配置比較集中(金融、食品飲料、醫藥、機械等行業保持超配,只是對週期性特徵較強的鋼鐵以及受行業政策影響較大的地產股適度進行了階段性的倉位變化)。在操作上,核心股不動,買賣那些非核心股……衛星股。
5月30日以後,這隻基金增長迅速。
簡樂: 對,這是大成藍籌表現很特別的地方:從2007年5月下旬股市出現大幅震盪行情以來,到8月17日,3個月的回報率達到。
施永輝: 是。大跌的時候正好是調倉位的好時機。5·30的時候很多人說要減倉,但是我的那些藍籌股又沒有漲,不能減。我減了與主題投資相關不強的個股,也就是衛星股,把它們減了以後剛好抵消了風險。
簡樂: 您當時衛星資產有多少?
施永輝: 衛星資產最高也沒有超過12%。本來是想控制在5%~10%的,稍微有點突破。
簡樂: 您的持股集中度怎樣確定?是否和這隻基金的混合特性相關?
施永輝: 也不算是。持股集中度必須要考慮到申購贖回的因素。2005年12月31日是,2006年我就集中了一下,現在又開始分散了。因為當時牛市初期相對集中,有把握的好股票特別多,可以多拿一點。漲上去之後它的風險收益慢慢發生變化了,所以就分散一點,變成核心�衛星策略。
簡樂: 在這隻基金的操作過程中,您記憶最深的有哪些階段?
施永輝: 最難受的應該是2006年的7~9月。那個時候很多股票漲不動。藍籌股在一二季度漲了,到了第三季度出現分化,也漲不動。正好這時基金持有人的結構也不好,機構已經佔了80%多了。
適逢2006年8月18日我這隻基金分紅;8月19日,央行宣佈加息,市場大跌,出現了黑色星期一。當天正好要除權,結果除權之日又遇著了機構的大額贖回。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與基金經理面對面(2)
所以情況就是,前一陣市場漲的時候我要分紅,然後就減倉,減到只有60%的倉位;而跌的那一天除權,100%的倉位。
因為同時出現贖回和分紅,本來分紅資金就特別大,同時要安排贖回資金,這個時候心理壓力特別大。
而且,這一天還特別趕巧,我正好在運動中受了傷,拄上雙柺。
所以當時我獲得了一個美譽:〃殘疾人基金經理〃(笑)。
簡樂: 後來採取了什麼措施沒有?
施永輝: 沒有,調一下倉就行了,就是那天跌得比別人多些。
簡樂: 您剛才說到基金持有人結構,您覺得什麼樣的結構是比較好的?
施永輝: 早期的基金投資中,機構比例都會比較大。而機構有時候會拿基金來做波段,這不利於基金運作,尤其是機構持有比例較大的時候。後來情況改變了,現在散戶比較多,而且屬於比較成熟的散戶,能買高價格基金的散戶,我想他們對基金是有了解的。這很好。
簡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