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的貨幣政策和反恐戰爭背後,黃金是真正的受益者。不妨看一下每盎司黃金在過去幾十年裡的均價變動情況。自2001年底以來,黃金價格一直在穩步上漲,從2001年11月30日的275?50美元,一路升至2007年11月30日的783?50美元,並且短短的幾周之後,便再創新高,達到936美元(見圖4?1)。
圖4?1黃金價格,1995~2008年
黃金價格的變化趨勢,至少可以在部分上歸結於2001年世貿中心的恐怖襲擊事件。但是,它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聯邦政府的貨幣政策,以及建立負債基礎上的螺旋式經濟復甦。在黃金價格開始上升的同一時期,我們還可以審視一下流通貨幣量的變化趨勢(見圖4?2)。
圖4?2美元流通量,1990~2007年
資料來源:聯邦儲備銀行。
從變化趨勢上看,美元遇到的麻煩對黃金來說卻是好訊息。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全球經濟和政治形勢是我們不能忽略的:疲軟的美元,寬鬆的貨幣,還有動盪不安的國際形勢。聽起來似乎很熟悉吧?這正是黃金價格從每盎司35美元上漲到1980年的超過850美元時,我們所看到的情形。自1995年以來,流通貨幣量近於翻番(達到95?7%);到2006年,注入經濟的“假幣”已經高達7 835億美元。美聯儲的政策就像一則非常流行的牛奶廣告:“需要錢嗎?我們再印點。”
統計數字表明,黃金將成為未來的投資物件。儘管全球的黃金年均開採量只有8 000盎司,但需求量卻已經達到了1?1億盎司。因此,如果中央銀行要保持穩定的黃金儲備量,每年就必須保證至少3 000盎司的黃金進入市場。這就形成了一種巨大的打壓作用。當美元貶值時,中央銀行就會增持黃金,而不是出售黃金。這就是黃金價格開始上漲的原因,而且這種趨勢還將一直持續下去。只要在美元貶值的同時,黃金需求還在增加,供求力量的結果必然是推動金價繼續上漲。
但是,你也許會問,為什麼中央銀行要抑制金價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要了解整個貨幣機制執行的全貌。大多數國家已經效仿美國,採取了貨幣與黃金本位脫鉤的政策。於是,當黃金價值上漲時,它就會與這些國家的貨幣形成競爭關係。當然,隨著貨幣日漸疲軟,黃金需求的逐漸增加,在未來的若干年內,黃金價格仍將出現強勁的上升勢頭。
迷霧和映象效應:法定貨幣的悲劇
美國取消金本位至少在當時看來是合情合理的。尼克松總統把這一舉措和工資價格凍結政策當作解決一系列經濟問題的法寶,隨心所欲地印鈔票,看上去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不幸的是,全球經濟聞風而動,緊隨其後,都採取了以法定貨幣為基礎的模式。
法定貨幣的由來,是因為它不需要以金、銀或是貝殼之類的任何有形資產為基礎。發行貨幣的政府可以透過國家強制力規定:這種貨幣就是合法的交換媒介,它具有我們賦予它的價值。那麼,對於一種缺少黃金或其他貴金屬支撐的貨幣來說,它的價值到底何在呢?是否在國家的某個地方存在一種特殊的儲備呢?當然沒有,有些經濟學家試圖以美國擁有多麼多麼高的生產率、自然資源或是土地之類的論調,來搪塞法定貨幣存在的種種問題。就算是有這些資產,可這些資產根本就是無法流通的,它們也不可能成為交換體系中的一個部分。似乎我們只能這樣認為:只要使用這種貨幣的人相信它具有價值,只要人們在商品和服務交易中還接受這種貨幣,那麼,這種所謂的法定貨幣就是有價值的。也就是說,貨幣的價值在於人們的信心和期望。於是,當這兩個赤字泡沫繼續漲大時,只要消費者的負債還在繼續膨脹,我們的法定貨幣就將會一貶再貶。相比之下,黃金則具有建立真實市場供求力量之上的有形價值。
金本位變為法定貨幣的短期效應是一片繁榮。因此,它帶給人們的整體印象是:美國的貨幣政策不僅能創造繁榮,而且還能維持這種繁榮。既然如此,美元為什麼會貶值呢?
事實上,這是一個巨大的貨幣陷阱。如果我們剖析一下身邊的經濟泡沫,就會發現,我們最終面對的,肯定是過剩的貨幣,只有徹底糾正問題,才能最終解決問題。這意味著,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美元的貶值和黃金價格的上漲。
一旦放棄黃金本位,政府就可以印製更多鈔票,而且政府也願意這麼做,在經濟發展的歷史中,這樣的慘痛教訓數不勝數。對任何一種經濟體系來說,最終的結局都只能是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