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的統一問題,向來是老大難,當家長的跟當先生的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自然會有矛盾。
孩子們都在一旁聽著呢,宋徵兒一本正經的扭頭對宋好好說了一句:“以後你不用聽那些嬤嬤的,愛怎麼笑就怎麼笑,愛怎麼哭就怎麼哭,她們要是也指責你,讓我去理論!”
大皇子的餘威尚在呢!
阿圓的腦袋也有點兒大,她自己本身就不是個“淑女”的楷模,自然知道秉承那些禮儀禮法有多麻煩,可是,把人家嬤嬤們老天拔地的從京城接過來,不就是因為她們傳授的禮儀規矩最受上流社會的歡迎嗎?
而且,這些活成了精兒的“老狐狸”,個個都有拿手的絕活兒,琴棋書畫烹炸煎炒不說,女紅上的佼佼者就好幾個,什麼“蘇繡”“湘繡”“蜀繡”“雙面繡”……,那都是鼻祖一般的身份和技能。
女孩子不需要去做官謀生,學會這些也很好啊,有個樂趣陪伴一生,女子的未來不是要快活一些的嗎?
如何“去糟粕存精華”,跟嬤嬤們做好教育思想上的溝通,就成了擺在阿圓面前最大的問題。(未完待續……)
PS:為4號的桂林之行存稿,提前定時釋出,不能及時的感謝各位好友的打賞和投票,勿怪!
第五百零二章 好辦法
還沒等福瑞郡主找到溝通的好辦法,容嬤嬤親自找上門來了,因為,這群浸泡在深宮裡多半輩子的女人,竟然發現朱陽縣的一個奇怪現象。
那就是成親前的男女要到縣衙備案領證,還必須本人親自前去,女子也跟男子一樣,必須當眾承認自己想要嫁給對方,心甘情願說一聲“我願意!”,這程式才算透過,婚姻關係受縣衙保護。
這簡直是亂彈琴!什麼時候嬌滴滴的女子也要拋頭露面,站在大庭廣眾之下任人瞻仰了?還要張嘴說出那般羞人的話,這不是讓天下女子集體丟人嗎?
那啥《女戒》,在朱陽縣都丟在箱子底兒了吧?還是已經從根本上銷聲匿跡?
容嬤嬤作為大宋朝最受尊敬和推崇的管事嬤嬤的代表,就是前來郡主府質問這件事情的,老太太們真心受不了這個,一定要郡主聽從規勸,還回朱陽縣女子的貞潔風尚不可。
阿圓有了搬起簸箕砸了自己的腳的懊喪感覺,原來只想到皇宮裡出來的嬤嬤本事大,最受大家夫人們的推崇,被她們指點過的女孩子個個閨名都顯得高尚,將來定親事兒的時候,足可以作為滋長身價的籌碼,就一時衝動給容嬤嬤傳了指示。
結果,嬤嬤們的悠閒日子沒過上幾天,就主動挑起錯兒來了,第一個開刀的,竟然就是朱陽縣的最高長官——福瑞郡主。
阿圓的第一個應對的主意,就是不能給這群閒得發慌的老太太漲銀子,吃住上不讓受委屈。薪水按照最普通的給。就不信這樣的薪酬發下去。您賺著賣白菜的錢,卻非得操著賣白粉的心。
大媽您是十項全能型人才,那也不能累著了,就教最拿手的刺繡好了,一天就上半個時辰的指點課,其餘時間您一定要歇著。
這樣就把矛盾給化開了,十六個嬤嬤每天半個時辰的授課機會都很難排上,孩子們還要回家吃飯休息呢。誰都累不著。
再安排幾個心眼兒靈巧的丫鬟帶著閒下來的嬤嬤們去逛大街,再老的女人也受不了這種誘惑,何況其實這些嬤嬤的平均年齡可還沒到四十歲,只不過古代人習慣把四十歲的年齡當成老年罷了。
朱陽縣富裕,在店鋪集市上可見一斑,時新樣式的衣服鞋子首飾,比皇城可不遑多讓,大江南北的貿易貨源在這裡四通八達,就算是各個地方的土特產,吃的玩的用的。只要能儲存的住,你都能尋找到。
第二個法子可使得太妙了。容嬤嬤就來興師問罪了那一次,就立刻投身於轟轟烈烈的逛街採購的洪流之中,她不缺銀子,就是原來沒想到女人也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大街上溜逛……
胡夫人也上了場,盛情邀請嬤嬤們去戲園子裡看戲,皮影現在簡直太平常了,您還可以隨時隨地觀賞真人上演的《竇娥冤》《西廂記》……
桑七可是常住朱陽縣的,就為的能經常聆聽到郡主的教誨,不一定冒出個什麼點子,就夠桑七忙活上好多日子。
很順利的,一部分老嬤嬤變身成戲迷,十幾天以後,沒人邀請,自己也好意思坐著馬車拋頭露面直奔戲園子了,還能出口叫好,隨手丟上臺子一錠銀子。
所以說呢,堅守很難,**很容易。
在她們逐漸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習慣了在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