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董卓入主洛陽,李傕才第一次感受到了統兵一方的感覺,畢竟之前的戰鬥更多的是由董卓進行總體指揮而李傕最多隻能分得一個別動隊隊長的職位,而受制於董卓手中部隊的數量,李傕分得的數量自然多不到哪裡,哪會像現在這樣,最少也是以萬作為計量單位。
與胡軫相比,李傕可比對方有勇氣的多。不,應該說論起西涼軍中高階將校的勇氣,胡軫絕對是副班長的熱門人選,雖然在某些情況下胡軫不乏勇氣和破釜沉舟的表現,但是大多數情況下胡軫還是寧願執行一些不那麼危險的任務。
事實上很多人在背後都喜歡將胡軫稱之為“商人”,認為他對自己的勇氣是如此的錙銖必較,除非任務的功勞在他看來足夠付出他的勇氣,否則他絕對是思想有多遠他就能距離危險有多遠,而且因為他獨特的身份,即使是董卓對於他的這種表現大多數時候也是無可奈何的。
不過讓李傕覺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樣的傢伙竟然成為了董卓軍與聯軍大決戰中的先鋒官,雖然不能對董卓的決定發出質疑,但是李傕在暗地裡還是對趙岑、李卓等人趕到不值。
當然,他同樣明白,如果不是先鋒官這樣光榮的職位,而是將他李傕現在的這個位子給了胡軫的話,即使是李傕再怎麼勇猛,打仗的時候兩隻眼睛裡也要有一隻半盯著胡軫所在的那一翼,同時心裡計算著對方什麼時候會發生崩潰以便於自己即使撤離。
好吧,實際上郭汜和李傕兩個人私底下曾經攛掇楊定在戰場上最好乾掉胡軫——如果胡軫臨陣脫逃給了楊定藉口的話。
當然,這並不僅僅是因為胡軫缺乏足夠的戰鬥jīng神,更重要的是胡軫在西涼軍中的人緣差不多已經差到了臭不可聞的程度。如果說聯軍當中袁術對孫堅的斷糧行為讓人不齒的話,那麼胡軫在西涼軍當中類似的事情早就幹過一遍又一遍——只要能幫助他搶到功勞提升他的地位或者防止他人獲得功勞地位超過他,胡軫都會或輕或重的做出相類似的事情。
是的,這是一個令人厭惡的傢伙,可是正如之前所說的那樣,他、楊定和段煨三人在西涼軍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即可以算是西涼軍當中又有些遊離於董卓這個小集團,所以哪怕老董有的時候都恨得牙根直癢,但是除非胡軫做的太過分,否則老董也是無能為力的。
胡軫觸碰過董卓的底線過麼?
答案是沒有。
由此你就明白為什麼這麼招人恨的胡軫還能夠優哉遊哉的活到現在了吧。
好吧,李傕之所以可以在這邊優哉遊哉的思索著這些有的沒的的東西完全是因為作為他對手的曹cāo實在是有些不給力了點,以至於李傕甚至可以在戰場上走走神。
是的,雖然李傕手上的兵力不足兩萬,但是此時此刻,他卻將名義上擁有士兵八萬多是李傕兵力的四倍多的聯軍右翼牢牢擋住,完美的守護者董卓軍的側方安全。
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歸根到底也不過是經驗豐富的李傕手中的兵力雖少,但是卻眾志成城,而經驗不足的曹cāo手上的兵力雖多,但是卻號令不一,各懷心思。
雖然曹cāo將自己的部隊佈置到了最尖端的地方,身邊則是陶謙和鮑信,按道理來說對於李傕的部隊是有著相當的衝擊力的,不過怎奈何除了曹cāo和鮑信這兩個官場中的年輕人熱血沸騰的衝殺,作為最為重要戰力的陶謙卻完全沒有拼命的意思。
前面也曾經說過,陶謙可以說是現在大漢領土上少有的幾個還對zhōng yāng政權保持敬意的地方首長,雖然dú lìxìng大了些,但是從他願意向zhōng yāng繳納稅賦,哪怕是縮了水的稅賦在這樣的時期也算得上難能可貴了。實際上除了他之外只有三個州還繼續向zhōng yāng繳納當年的各種賦稅——李書實的幷州、盧植的朔州以及劉虞的幽州。涼州作為董卓自己的地盤就不用提了,只是以涼州的經濟情況董卓也收不上多少東西,和朔州一樣,那點錢糧董卓看著眼角只剩下抽搐了。
當然,幽州和徐州的做法相類似,雖然繳納賦稅,但是也是縮水版的,不過這也足以讓董卓“感動”不已。可以說如果不是陶謙領兵參與到了反董卓的同盟中,或許陶潛現在刺史的位置已經升格成新鮮出爐的州牧。
順便一提的是,還有一個人也表示想要向zhōng yāng繳納稅賦,此人便是被董卓任命的荊州牧劉表。
當然,荊州的稅賦是進不到董卓的口袋裡的,原因自然是外有袁術佔據南陽阻斷了荊州通往京城的道路,內有孫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