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以如何斬斷這樣的惡之因果鏈條,就是我們回溯員,所必須要做的事情。”葉宇道。

沈冰道:“所以有時候,我覺得毒蜘蛛還挺可憐的。雖然她後面做了那麼多惡事,但最早的時候,她也只是一個受害者。”

葉宇糾正道:“我勸你,最好不要有這種同情的想法。作為一個回溯員來說,同情是最需要避免的感情,因為這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容易造成錯誤的選擇。我們之所以會想去改變那些悲慘人生,並非因為同情,而是源自我們對於美好的追求,對於黑暗的厭惡。”

“就好像,經常有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或者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這兩種說法,都是極其片面以偏概全的,所謂的“必”的說法也是很武斷的。”

“比如你覺得毒蜘蛛可憐,是因為她最早作為受害者的身份。的確單論這件事,毒蜘蛛是挺可憐的。她的父親,是這一切罪惡的最根本來源。但毒蜘蛛本身的懦弱,卻也助長了她父親的獸性。而且她曾經作為受害者的身份,也不是她日後作為加害者的一個合理理由。”

“但她並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不是嗎?如果讓她擁有一個好父親,就不會有作惡多段的毒蜘蛛了。”沈冰反駁道。

“我們的確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葉宇淡然道。

“不同的人,面對同樣悲慘的境地,卻會做出不同的選擇,迎來不同的人生。有的人會積極面對,百屈不撓。有的人會消極逃避,有的人則會極端應對。所以不能把所有錯誤都歸咎於外界。也許世界是錯誤的,也許別人是錯誤的,但這些都不是我們所能改變的。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的選擇,我們只能選擇自己的人生。”

“所以毒蜘蛛曾經作為受害者的身份,不是她日後成為加害者的理由,更不需要我們去同情她,也不必覺得她可憐。”

“人性是複雜而混沌的,所以我從來都不認同【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惡】的說法,我覺得這都不太正確。我覺得【人性本雜】。”

“有的人天生是個好人,喜歡做好事。有的天生就是惡人,喜歡做壞事。一個人的人生,很大一部分是後天決定的,但也同樣有一部分是其先天本性所決定的。”

“而這個先天本性,在帝國的理論裡也是有說法的。那就是一個人的先天本性,會受其靈魂在千百世輪迴中經歷的人生所影響。”

沈冰想了想道:“嗯,這個我明白了,以後我會努力不讓自己產生不必要的同情。不過我還有個問題,剛也說道如何斬斷惡之因果鏈條的問題,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什麼是惡?什麼是善?”

“你問的這個問題很關鍵,甚至是一個回溯員的核心問題。善惡的判斷標準,確實不好定義,每個人對善惡的判斷都不盡相同,這是很主觀的判定。”

“而且,即使有一個統一而客觀的善惡評判標準,也很難界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比如說,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也可能帶來不好的結果。”葉宇道。

“舉個例子,我曾經遇到過一個人生是這樣,有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救下了一個小孩,出於善意。然而這個小孩長大了,卻成了一個殺人狂魔。那麼這個人救下小孩的行為,究竟是善,還是惡?”

沈冰想了想答道:“這個就好像物理裡討論很多問題的時候,需要很多不同的參照系一樣,我覺得要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選好參照系。比如,以時間作為參照系,如果以那個人在救下小孩的時刻來說,他的行為,在那個時刻是善。但如果以小孩變成殺人狂魔的時刻來說,他的行為是惡的。”

“另外,如果以他自己的角度來說,他的行為是善的,因為他沒辦法預見未來的事情,總不能因為可能存在的惡果,就畏首畏腳不敢去做善事。但如果以被那小孩殺死的人來說,他的行為又會變成惡的。”沈冰說道。

“你說的沒錯。”葉宇說道,“對於普通人來說,善惡標準並不固定,需要有不同的參照系,所以才有善惡執念,存乎於心的說法。”

“關於善惡定義這種這種哲學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這是每個回溯員,在無數人生回溯中,都要去尋找的答案。”

“不過我對此,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下。”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可以把因果分成兩部分,【因】與【果】。”

“如果是惡因出惡果,毫無疑問,這是【惡】”

“那麼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