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帝國,斜陽,歸人。
2004年倉皇離境前,宋如華對到機場送行的兩位下屬說:〃我會回來的!〃回想起兩年前的託普〃十週年慶典〃……巨資包下專機、前呼後擁、處處嘉賓助興、觥籌交錯……無限風光恍如一夢,此番一去卻不知幾時能歸,去意彷徨的宋一時語咽,極盡淒涼。
草創時期像〃水泊梁山〃,鼎盛時期像〃太平天國〃,這不僅是託普也是中國大多數民營企業無法擺脫的怪圈。宋如華真的還會回來嗎?託普就只是一個〃死亡〃樣本嗎?
1962年4月24日,宋如華出生在紹興平水鄉長塘頭村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從紹興到他的家鄉,要翻越幾十裡蜿蜒曲折的山路,那裡茂林修竹滿山遍野,還要經過池塘、小河。長塘頭村位於會稽山腳下一片平緩的山坡上……山窪處有一汪碧綠的水潭……據當地懂風水的老人講,此處山形綿延如臥龍,水潭如龍珠,是個出人物的地方。
宋如華的父親宋金根,早年讀過幾年書,是村裡的〃文化人〃,擔任大隊會計,宋如華出生時,宋金根已有兩個女兒。給兒子取名叫〃如華〃,宋金根和妻子的想法很樸素,自然是希望兒子將來不僅有著年少如華的容顏,還有著繁花似錦的前程。
家境的貧寒並沒有影響到宋如華快樂的童年。在雙親和姐姐的照料下,幼小的宋如華非常聽話,不像農村一般的男孩……調皮搗蛋、下水爬樹、打架鬥氣,在姐姐的〃帶領〃下,宋如華還時不時幫著體弱多病的母親做點家務事,比如送水、煮飯。
那時的中國農村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前夜,充斥了各種扭曲的激情。1960年底,各地農村陸續恢復了1958年前的合作社經濟制度。
一轉眼,宋如華就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對其寄予厚望的父親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再三叮囑他要好好學習好好讀書,讀書苦,但讀出來了,就會出人頭地。
正當大家對未來充滿美好期待時,母親的早逝讓全家措手不及,悲傷的氣氛猶如那夏天的滾滾烏雲,把宋家的上空擠了個滿滿當當。7歲的宋如華有一種從山頂跌入谷底的壓抑,他哭著鬧著要媽媽,早早懂事的姐姐擦乾眼淚,一把摟住他……
寒風掃樹,落葉打肩。外面的風一陣比一陣緊,又一個冬天來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兩次高考11個茶葉蛋(1)
失去了母愛,衣服鞋子沒人給做了,偶爾與同村的孩子發生爭執,被人罵作〃沒孃的〃,宋如華也只有咬緊牙忍住淚跑回家。輪迴無常的生活,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使本應無憂無慮成長的宋如華早早體會到了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
小學時,有兩位老師給宋如華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位老師很兇,經常用教鞭和粉筆頭〃教訓〃不聽話的學生;一位老師不兇,但愛挖苦人,是教語文的,經常對犯錯誤的學生冷嘲熱諷。
當時,長塘頭村生產隊裡有一個人,餵養耕牛盡心盡責,把牛飼養得膘肥體壯,受到了隊裡表揚。語文老師把飼養員請到教室,讓其給學生們講餵養耕牛的經驗。課後,老師要求學生們以飼養員的一番經驗之談為題,自己命題寫一篇文章。宋如華很自信,一會兒就寫好了一篇題為〃一心為公的好牧童〃的作文,沒想到,剛交上去就被老師嘲笑了一番。
宋如華的自信心遭到了沉重打擊,對他而言,可能這是始料未及的,但他並沒有就此灰心和放棄,放學一回到家,又連夜重寫了一篇。第二天一大早,交到了語文老師手中。仔細讀完這個〃決不認輸〃的小男孩寫的每一個字後,語文老師不禁拍案叫好,讓宋如華在全班把作文朗讀了一遍,文章最後還被推薦到了鄉宣傳欄張貼和廣播站廣播。
這一下,長塘頭村的人都認識了宋金根的兒子宋如華;加上宋如華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此後,他還經常被村裡的造反派拉去寫大字報。宋如華很是自得,隔三差五向地方報紙、廣播站投稿發些文章,學習讀書熱情高漲的他立志成為一名記者,以文章來立業揚名。因為很小的時候,他就聽說當記者坐火車可以不要錢,這令他羨慕不已。
一邊是紛紛擾擾的〃文化大革命〃,一邊是交通不便、生活貧困又單調的山村,宋如華心中一直有一種〃走出去〃的衝動。命運只能靠自己把握,他知道,當下只有努力學習。
一次,村裡放電影,這部電影因爭議多而名氣頗大,村裡人呼朋引伴、爭先恐後地去看。宋如華卻不為所動,端坐房中,繼續看書做題,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