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利,也就是說銀行發出去的書面憑證(或者叫票據)價值其實已經超出了銀行實際擁有的實物貨幣(比如說黃金)的價值。

但這裡有個必要條件,就是來存錢的顧客足夠多,銀行才能做出更多的“假存單”(現代語言叫“信用貨幣”)。如果只有一個客戶,存進去100盎司的黃金,估計銀行除了收取該位顧客的黃金保管費外別無他法,因為顧客隨時會取出自己的黃金。於是銀行鼓勵大家都來存錢,而且存的時間越長越好,好處就是銀行付給你利息。當銀行的實物黃金或者放貸的信用貨幣不夠時,他們還可以從其他銀行互相借還,這就是“同行拆借”,借錢的一方要向另一方支付利息,這就是“拆借率”。

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內,如果貨幣總供給是100萬盎司黃金,其中60萬盎司被存在了銀行,銀行發行等量的黃金存單,有效的貨幣供給量則是40萬盎司黃金加上以存單形式存在的60萬盎司黃金的要求權,總貨幣量沒有改變。但是如果銀行發行了包括存單在內的200萬盎司的票據,那時人們拿著的200萬的票據一齊到銀行要求取回黃金,能取回200萬盎司的黃金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而且銀行馬上就會倒閉——這就是銀行的噩夢“擠兌”。

刀之鍛造美元是如何煉成的(2)

為了防止擠兌,銀行多采用“部分準備金制度”。古典金本位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如美國莫瑞·羅斯巴德和艾爾津·格羅斯克斯等)贊成“100%準備金”制度,就是有多數通貨(黃金)就發行多少的票據(貨幣),目前的黃金夠用,不夠用時可以體現在貨幣的購買力上。現實是,沒有一家銀行實行100%準備金制度。

如果銀行準備金是10%,那麼它就可以把剩下的儲備盈餘借貸出去,從借款人那裡獲得以新的儲存形式存在的收入,信貸就“創造”了10倍的新的貨幣,這就是“乘數定理”;如果要求銀行用5%的儲蓄做準備金,那麼倍數就是1/5×100=20。

非100%銀行準備金制度,是黃金貨幣化的標誌,是黃金變成更多紙的第二步蛻變,也是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一步蛻變。

信貸貨幣的產生,是關於財富定義扭曲的開始,也是人類貪婪和一切非文明現象的“潘多拉之盒”的開啟

透過銀行的信貸創造,原來1盎司黃金可以買的東西,現在卻可能需要2盎司黃金。因為錢雖然增加了,但是實物(社會財富)並沒有增加,於是人們發現錢“毛”了,不值錢了——這就是“通貨膨脹”。舊中國蔣介石政府和美國革命戰爭時期,或歐洲各國在一戰及二戰之後經歷的惡性通貨膨脹時期,銀行紙幣一文不值。

顯然,貨幣跟其他商品不同的是,貨幣並不是越多越好。

黃金就是這樣被銀行一步一步加工成“紙”,為了使人們相信這張紙等同於一定數量的黃金,國家就以法律形式加以確認,這種紙幣就是國家發行的法定貨幣。

法定貨幣的產生是黃金貨幣化的標誌。

這個“一定數量”,就是紙幣對黃金的計量功能。比如“英鎊”,只是白銀的計量符號,最初代表一磅的銀,英文叫Pound Sterling。美元呢?最初是1盎司銀子的通稱,來源於16世紀一位銀匠。據說因為他鑄造的硬幣整齊劃一而且純度高而贏的信譽,後來被稱作Joachim’s thalers;美元Dollar就來自Thaler。

美元刀也是紙。

對於美元,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米爾頓·弗裡德曼在他的《美國貨幣史》中這樣寫道:

美元與其他紙片的區別,就在於這張綠色的紙上面印著“美利堅合眾國將向其持有者立即支付……美元”,或者其他具有該作用的文字,此外還加上這是一種“法定貨幣”的申明。法定貨幣的身份意味著政府在對其債權的清償中接受這些紙,而且法院將把這些紙的支付看做是對以美元表示的債務進行的清償。

美元這張綠紙,被美國政府接受為納稅手段和其他所有國家的收入工具,即美元債務的清償。為什麼在私人的產品與服務交易中,這些紙也能被私人接受呢?

一個簡單而正確的答案是,每個人都接受這些紙,是因為他堅信別人也會接受這些紙。

這些綠色的紙具有價值,這是因為每個人都認為它們具有價值;而每個人都認為它們具有價值,是因為在人們的經歷中它們之前已經具有了價值。

這一共同的被人們普遍接受的交換媒介,本質上卻是一種社會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