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舉猶如力挽狂瀾,格外艱辛。
現在,時代的潮流終於轉到我這個方向了。打著集體主義、中央集權大旗的,那整齊劃一的隊伍,終究只是幌子,連有效政府的基本雛形都談不上,更別提經濟發展、公民權的行使以及社群組織的建立。在西方的我們,正快速地“離心化”,或是“非中心化”: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代相信,疾病在醫學中心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而且這個醫學中心越大越好;現在我們卻儘量把病人送到外圍的醫療機構。
� 過去20年中,美國大企業的規模持續縮小。在這段太平盛世,無論在何地,驚人的就業成長都集中在現在的中小企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幾十年當中,美國建立了許多龐大無比的學校。我想,這就是今天教育沉痾的禍首。現在的學校紛紛走向多元化而且非中心化,所謂的“磁鐵學校”�就是一例。
當然,“小就是美”和“大就是好”一樣是無聊、愚蠢的口號。我們看看造物者創造的那無窮無盡的物種就可瞭解。19世紀時期的政府多半小而無力,除此之外,只有地方教會和學校等機構。當然,你我都不可能再回歸到那個時代,我們正快速邁向知識社會,而這社會終究會走向由各種組織形成的社會,且這許許多多的組織將各有不同的面貌,離開中心,走向外圍,而且形式迥異。這些組織的結構也不再是標準而整齊劃一,如過去的公共行政和企業管理所秉持的信念,像“製造業的唯一標準結構”,或是“模範政府機關”等。未來是“有機體”的時代,由任務、目的、策略、社會的和外在的環境所主導,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