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最易賺錢和最難賺錢的市場(1)
推薦序一 最易賺錢和最難賺錢的市場
“要麼接受採訪,要麼寫序。”面對《你拿什麼吸引我》一書作者盧愛芳不可拒絕的“邀請”,我選擇了後者。我向來不太喜歡媒體將風險投資人當做明星一樣追捧,不過盧愛芳一再強調,這本書不是為VC們樹碑立傳,而是為創業者而寫,因為這個喧囂的市場誤區太多。《21世紀經濟報道》這種媒體的使命感、責任感令我感動,我就勉為其難了。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簡稱VC)是指用非公眾資本市場籌措的資金來投資創業型早期公司的基金,又稱創投基金。VC在中國火起來也就是近兩三年的事。我清楚地記得,十多年前,我和周全、熊曉鴿這夥人在中國開始折騰做VC時,很多人把我們當成“皮包公司”。整個20世紀90年代乃至本世紀初,在中國做風投其實舉步維艱。中國的法律、財會和稅收政策在風險投資方面幾乎一片空白,無論官員還是學者對風險投資都知之甚少。由於政策的限制,比如中國的企業法不承認合夥制企業、對海外資金的投資領域限入等,從1995年到2003年,進入中國的海外VC很少,資金量也非常小,拿到風投資金的創業者更是少之又少。而中國本土的VC又尚未起步,實力弱小得根本不足以扶持企業的發展。
2004~2006年,中國的VC市場獲得了爆發性的增長。2004年以來,盛大、百度、分眾、空中、攜程、前程無憂等網際網路公司紛紛上市,投資他們的VC都獲得了數十倍的回報。在這種財富示範效應的拉動下,國外VC紛紛湧入中國,包括紅杉、NEA、KPCB等,美國前十大VC都爭先恐後地來了。
中國政府也開始重視風險投資,並且不斷地改善政策,比如修訂《合夥企業法》,開始設立人民幣基金,地方政府還出臺各種優惠政策,比如減免風險投資的稅收等,以吸引風險投資的進入。到2006年,中國市場的風險基金投資總量達到近1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而這一年,美國的VC投資是266億美元,就連600萬人口的以色列都達到了億美元,相比之下,VC在中國不過剛剛起步。
現在國內對VC的趨之若鶩,更多是因為看到VC賺錢的一面,能看到VC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和貢獻的人實在寥若晨星。在二戰後的幾十年裡,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新技術和新發明、80%左右的新商業模式都是在美國創造出來的,其中,美國發達的VC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經濟學研究證明,風險投資是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最為有效的手段。中國這些年來的技術創新總是轉變不成生產力,恐怕與缺乏風險投資有直接的關係。
我還時常在想一個問題:中國可能是世界上交易費用最高的地方,因為幾乎一切交易都是在吃喝中完成的,可為什麼這幾年國外VC和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權)在中國的投資回報比發達國家卻高出很多?許多人認為,中國市場大,勞動力成本低。但依我的經驗,中國的市場並不如人們想象中大。中國人多是事實,但中國人購買的價格卻是世界價格的幾分之一。因此市場快速飽和是我們投資的公司中所碰到的一個普遍現象。
更深層的原因,可能與中國金融市場的無效性有關。目前中國的銀行大約有超過30萬億的存款,佔中國資金市場總量的90%以上,而創業者卻得不到銀行的支援——中國的銀行基本不對創業者貸款,幾年前甚至對民營企業都不貸款。因此,創業者的唯一資金來源就是PE和VC的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可能是世界上資本市場效率最低的國家之一,而這為VC創造了最為適宜的市場,所以VC們便能獲得超常的回報。
事實上,VC能賺錢,但它更能賠錢。大家看到百度、分眾等公司上市,VC們賺得盆滿缽滿,卻看不到很多VC的錢血本無歸。一個基金投十個案子,平均說來只有一兩個能成功IPO(首次公開募股),還有一兩個可能賣掉,更多的只能等待,看著它們是否有一天能夠長大,其中有很多可能是顆粒無收,全部賠掉。
。。
推薦序一 最易賺錢和最難賺錢的市場(2)
中國幹什麼都喜歡“運動”式的。一個行業或者商業模式一旦被看好,大家就一定會一哄而上,尤其一些新成立的基金為了早點把錢投出去,或者在投資人面前展現出良好的業績,難免去爭搶一些熱門的專案,這往往導致專案的價格被高估,抬高了投資成本。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