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在上海打下一片天地。2001年4月,“中華第一街”南京路上的珍珠城開業,丁美富一夜成名。如今,一面面“浙”旗插進南京路,日月集團的明牌銀樓、華東電器的聖德娜商廈、寧波雅戈爾的旗艦店……鱗次櫛比。在上海,目前有50多萬浙商集聚,浙企在滬投資總額、企業總數均居兄弟省市之首。
山東工商局局長李華理說,其實,浙商最厲害的不是資金,也不是技術,而是他們比別人具備更“活”的腦袋、更“寬”的手掌和特別能跑的“長”腿。
能跑的浙商根本不滿足於國內的市場,在海外,浙江商人也是到處紮根,到處開花。
茅利塔尼亞進出口有限公司義烏辦事處經理阿卜迪說:“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浙江商人和外國商人做生意還有點怕,現在早已習以為常。這些土生土長的浙江人,不用請翻譯,能用流利的英語或者阿拉伯語跟外商談判、討價還價;在接訂單的時候,他們往往非常果斷,一百萬、幾百萬的貨馬上可以定下來,有時甚至不用拿訂金。同時,浙江商人的眼界也在放寬。雖然他們大多數人的文化素質都不高,但是他們學知識、學技術的能力卻異常強,做出來的產品也經常比別人領先。”
當然,現在的走出浙江與以前浙江人離開家鄉外出打工完全不是一回事。紅蜻蜓集團董事長錢金波認為這是一種良好的表現,他說:“跳出浙江的是身體,留在浙江的是靈魂。”
他是這樣解釋的:“以前走出去的僅僅是溫州的體力,只要有體力就可以賺錢,只要勤奮。現在走出去的是智慧,用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財力,去整合上海乃至全國的資源,所以這兩次走出去是兩種概念。”
陝西省咸陽市市長張立勇對浙商的走向全國是這樣評價的:“浙商到咸陽,不僅帶來了期待發展的資金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及技術,更重要的是為咸陽帶來思想觀念上的衝擊,這種衝擊就是創新,敢於拼、敢於爭、敢於幹,而這些比十個百個專案,比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資金更值得咸陽人珍惜。”
“目前,浙江在渝創業人員已達10多萬人,投資額120多億元,是國內來渝投資最多的省份之一。除了資金以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浙商還帶來了先進的市場理念和靈活創新的管理、經營方式等等,這些,對於重慶這個老工業基地來說恰恰是最可貴的。”重慶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沐華平這樣評價浙商的價值。
從1992年開始,萬向集團利用鄉鎮企業靈活的機制,籌借5萬美元,在美國建立了營銷公司。1994年,外經貿部正式批准成立萬向美國公司,同時批給公司98萬美元,由此,萬向集團開始進軍海外市場。因此,魯冠球曾經生動地描述為“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資源,做洋人的老闆,賺洋人的鈔票”。
8。走出浙江,走向發展(2)
由此可見,走出去,就是一種借力的表現,就是走向了發展。
9。資訊化的乘數效應
浙商商道:
資訊是發展的先導。
浙商自白:
你完全可以用一個最簡單的詞來解釋它:“借雞生蛋”,現在浙江的許多大企業已經開始學習虛擬經營了。
——美特斯·邦威周成建
資訊是發展的先導。在資訊時代,商業活動必須建立在資訊化的基礎上。只有緊跟資訊化,才能搶佔市場的制高點。
2003年,《網際網路週刊》主持的“最具商業價值的中國網站100強”評選時,在行業類上榜網站中,浙江行業網站佔據了80%。
在資訊時代,精明的浙江人早就意識到資訊對於商業的重要性。浙江民營企業早就學會了全球化的網路營銷。
只要你在百度上輸入“五金”、“小商品”、“領帶”時,排在第一位的是今日五金網、義烏小商品網和嵊州的中國領帶線上。
眾多的浙江中小企業正是透過這種行業網站加強與世界的聯絡。
浙江企業不僅重視加強與世界的聯絡,也非常重視企業內部的資訊化建設。
美特斯·邦威是一個做服裝的企業,但是,資訊時代的高科技在美特斯·邦威卻運用得非常普遍。
1995年,美特斯·邦威的銷售額只有1000多萬元;2001年,美特斯·邦威的銷售額就接近8億元;2002年,銷售額已經突破15億元;2003年,則已經接近20億元了。
在不到10年的發展中,美特斯·邦威的銷售額增長了近300倍,發展速度近乎直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