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招聘進行的怎麼樣了?”何賢問起上個月的招人計劃。
“第二批人員招聘已經按期完成,招了三十二名員工,方案部和播放器部的人員已經補充完畢。另外,透過朋友牽線,我聯絡到了西門子以前的研發總監張魯,我約了他明天過來公司考察,實際上就是想安排跟你見一面。”董海這些天主要是針對播放器部的需求招聘員工,另外一個頭等大事就是尋找研發部的帶頭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透過別人牽線,聯絡上了張魯,西門子手機業務賣身明基的時候,明基倒是很看中原來的研發部門,但是因為明基在國內已經建立了完備的研發體系,需要西門子研發部門的人員併入,底下的小技術員或者小組長好辦,換一張桌子繼續搞自己的研發工作,但是對於張魯這種總監級別的人就有些尷尬了。
……
3月4日,何賢在辦公室等來了董海和張魯,張魯三十來歲,戴副眼鏡,頭髮有點稀疏,互相打過招呼之後,何賢問道:“張總,現在你是離職了還是在職?”
張魯苦笑道:“我還沒有離職,但是跟離職差不多。”
“此話怎講?”何賢被他的話搞糊塗了。
“我講講明基收購西門子的事吧,估計你們也比較感興趣,這個也不是什麼機密,西門子手機業務已經很有歷史了,94年開始就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手機制造商之一,底蘊比較深厚,積攢了很多通訊領域的核心技術,擁有很多專利。但是也在走下坡路,去年西門子手機業務虧損5億歐元,已經成為西門子身上的一個持續流血的傷口。”
“明基去年6月以35億歐元收購了這個世界第四的手機品牌和25g和3g的28個核心專利,自2005年10月1日起明基有權使用西門子品牌5年及擁有西門子在接手其在德國、巴西、國內的三個生產基地,一時風光無限。”
“在德國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在工會勢力強。明基表示繼續履行西門子與員工已經達成的勞資合同,確保在德國的工廠持續運營。按照德國平均的薪酬水平估算,明基在德國的工廠擁有3000名員工,僅薪酬一項,每年會高達上億歐元。”
“西門子手機虧損的主要原因就是研發緩慢及不符合市場潮流發展趨勢,當消費者更青睞如超薄、音樂手機、智慧手機等代表個性與偏好的特點時,西門子依然追求它的耐用與實用,逆勢而行自然受冷落。而明基代工廠出身,捕捉潮流、迎合趨勢、快速響應市場,正是它的長項。被明基寄予厚望的西門子研發團隊實在是太令人失穩,幾次都沒有完成明基的期限要求,丟失了很多大客戶。”
“比如說七八月份規劃的幾款手機,明基計劃十一月十二月上市,結果拖到今年二月才上市,別人三個月四個月的研發週期,西門子要六個月,研發系統整合緩慢,手機市場競爭又非常激烈,明基持續的鉅虧,不時傳出的裁員傳聞,這也激起了德國員工的火氣,德國人開始罷工。”
何賢無語,這還沒開始裁員就開始罷工,是嫌西門子死的不夠快嗎?
果然,張魯接下來就說道:“德國的人力資源成本是內地的10倍,研發成本接近灣灣的4倍,再加上整合無望,讓明基很苦惱,現在整合工作基本已經停止,德國員工憑老習慣上班,我們也沒人管了。明基全球六大工廠已經停了三個,剩下的三個也舉步維艱。為避免西門子手機拖垮明基全球業務,明基已經打算讓西門子手機破產重組了。”
“灣灣人看我們這些西門子餘孽也是左右都不順眼,因為以前西門子給國內員工開的工資在行業內也是較高的,明基方面在現在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已經通知我們可以自行尋找下家,他們會按正常的給予補償。”
張魯說道這裡,也是很無奈,歐美企業來到國內,一般不僅僅在這裡建廠,通常都會建立研發中心的,因為國內的人才資源很豐富而且工資很低,而灣灣企業只會建廠,對設研發中心一般都不感興趣。所以張魯所在的西門子在國內的研發中心也成了包袱。
何賢問道:“西門子在咱們國內的研發中心什麼規模,起到多大的作用,技術水平怎麼樣?。”
“其實早在1999年,西門子就在燕雲建立研發中心,著重於工業晶片開發,標準化的建立以及使用者介面的設計和開發,我是2000年進的西門子。2004年西門子新建了資訊和通訊領域的研發中心,以應用為導向,主要就是研發手機,我被調入這個研發中心,因為資歷比較老,就是在這時候成為研發總監。”
“西門子“圓頭圓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