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去後直接去了帝都,因為他覺得那人是北方人,且又是畫畫的,他便去帝都的各大美院找尋。”
那個時候的麻春生為了生活,乞討過,在工地做過飯洗過衣服,也幫人賣過東西,最後還是一位好心人見他還算老實本分,便收留他看倉庫,也算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
可這份工作他也沒做長久,因為在帝都待了三年,找遍了各個大學,他都沒有找到一位姓黎的畫家或者是畫家老師,他便又換了一個城市,去了西安。
就這樣,一兩年他就換一個城市,到一個新城市後便重新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直到去了廣州,他的生活總算有了變化,因為他再次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
他打工的餐館女老闆知道他的遭遇後,很同情他,不僅給他工作,還陪他一起去找人,一年後,兩人結了婚,也有了孩子。
在廣州滯留了兩年多,那女老闆知道他的心願未了,便把廣州的餐館關了,一家三口去杭州開餐館了。
“這要找到什麼時候去?”金珠嘆口氣,茫茫人海,找一個只知姓不知名的人談何容易,更何況,那人的姓都未必是真的呢。
“我已經給我舅舅打過電話了,我不需要那個名義上的父親,我只希望外婆和舅舅能團圓,一家人能開開心心在一起,別的,我不求。”
說完這些,黎想心裡輕鬆了很多,自從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後,他一直頗為煩躁、焦慮,急需一個傾訴的人,而這人除了金珠沒有第二個人選,這也是他為什麼急急忙忙趕回來的原因。
金珠從沒有讓他失望過,總是讓他躁動的心很快平靜下來,關鍵時候還能指點他一二。
回到學校的黎想很快放下了思想包袱,尤其在得知外婆打算在杭州住一段時間,他更是沒有了後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了。
而回到學校的金珠也發現了一件怪事,先是學校舉辦數學公開教學示範活動,肖校長特地點的金珠所在的二一班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班級,連著三堂課,都有別的班級和別的年級的數學老師來聽課,這三堂課,孫泉自然是嚴陣以待,極為用心,同學們自然也跟著受益了。
三堂課之後,肖校長表揚了孫泉的教學能力,只是孫泉剛得意沒兩天,學校裡便來了幾個實習老師,其中一位姓王的小夥子便分給了孫泉。
從那天開始,孫泉上課都得帶著那位姓王的小夥子,這樣一來,孫泉也不好在課堂上公然再給金珠小鞋穿了,更不能在區別對待兩個班的教學了。
金珠的數學也能聽得懂跟得上了,第一次單元測驗。她又上了八十分。
彼時,吳露剛從市裡參加作文競賽回來,她拿了一個三等獎。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個時候,春節前金珠參加的一個“華夏詩詞有獎徵文”活動揭曉了,她的一首帶有古風性質的詩《問月》被評上了一等獎,除了獲獎證書,還有獎金三千塊錢。
這一下,楊金珠真的在行內出名了。
因為她是整個上善縣第一個在帝都的《華夏詩詞選》上發表詩歌的人,也是整個乾東市第一個在這種詩詞方面最具權威性的期刊獲得徵文一等獎的人。
這還不是全部。這首詩刊登出來後,有人給周傳英打來電話,說是想買斷這首詩來改編成一首歌。出價一萬塊錢。
市電視臺的劉萍知道這個訊息後,跟電視臺的領導彙報了一下,電視臺的領導不敢擅自做主,一個電話打到了市裡的領導。也就是上次親自來楊家寨看望金珠的乾東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秦市長。
秦市長一聽楊金珠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懷下迅速成長,不光擺脫了自殺帶來的負面影響,還為整個乾東市爭得了這麼多的榮譽,這麼正面的形象怎麼可能不報道呢?
不但應該報道,還應該大肆宣揚,樹立一個留守兒童的典型,說不定還能帶動不少留守兒童自立自強。
劉萍接到任務之後立刻趕到了梧桐中學,可惜。金珠拒絕接受任何採訪,並搬出了王安石的《傷仲永》來說服劉萍。這一次肖校長也被金珠說服了。
本來嘛,一個學生,就該以學業為主,如果三天兩頭上電視,哪能心無旁騖地去學習?
劉萍鎩羽而歸,覺得沒法跟秦市長交代,只好把楊金珠的關於方仲永的言論湊了一篇報道,勉強算應付了差事。
誰知和這篇文章一同刊登的還有另外一篇報道,是關於第一屆乾東市作文競賽的報道,這下就有人質疑了。
這楊金珠既然拿過那麼多全國性的獎項,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