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想了一個晚上也沒有答案。
新聞是在第二天晚間的特別報道中播出來的,彼時金珠一家也坐在了電視機前等著收看,因為村長通知了她。
新聞的主題是一個十二歲的農村留守女孩因為沒錢給五歲的弟弟看病,帶著三個弟弟妹妹投江自殺,被村民救起了之後,在村委會的幫助下,這姐弟四個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尤其是這做大姐的,開始自立自強,帶著弟弟妹妹做點小生意,撐起了一個殘缺的家。
電視上姐弟四個的臉都打上了馬賽克,不過從電視上可以看出來,這家的房子有多破舊,屋子裡最值錢的就是那臺十四英寸的電視,金珠後來才想起來,這電視是楊大力家淘汰下來送過來的。
這則新聞播出之後,不出所料地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打進電視臺的電話和網上的留言很多,有人提出要給這姐弟四個捐點錢;有人提出要去看看這姐弟四個;有人甚至直接買了些過冬的衣物被褥送到了電視臺;也有人提出應該找到孩子們的父母,讓他們一家團聚;更多的人則提出了質疑,這麼困難的家庭,村委會為何沒有早早給予關注?他們難道不清楚這家人過的是什麼日子?
還有,為何總是在事件發生之後才想起來補救,如果不是這姐弟四個命大被救了起來,後果是什麼誰都清楚。
金珠是不清楚這些的,因為她沒有網路沒有報紙也沒有通訊工具,但是她感覺到了生活的確跟以前發生了變化。
現在的金珠一走進學校,就有人對她指指點點的,“看到沒有,那個就是楊金珠,就是她帶著弟弟妹妹自殺的,嘖嘖,你們說她心怎麼這麼狠?”或者是“哎,你們看,那個就是楊金珠,那個帶著弟弟妹妹們自殺的楊金珠,你們說,她弟弟妹妹長大了會不會恨死她?”
等等等等。
諸如此類的話總能傳到金珠的耳朵裡。
至於金楊幾個則好一些,他們三個還是在村子裡,村子的那幫孩子們早就知道了這件事,這對他們來說,根本不算是新聞,所以也沒有什麼可談論的。
不過令那幫孩子們羨慕的是就是金楊幾個上了電視,雖然臉被遮住了,但那也是上了電視,是值得羨慕的一件事情。
不光孩子們這麼想,大人們也這麼想,而且,值得羨慕的並不只是有這一件事。
因為新聞播出的第二天,村委會很快給金珠家送了三十隻雞鴨鵝苗,沒兩天鎮裡也派人來金珠家大張旗鼓地送了很多米麵糧油以及小孩子的衣服、過冬的棉被,還有二千三百塊鎮里社會各界的捐助款,再過兩天,縣裡也來人來車了,同樣給金珠送了一大堆的生活必需品以及五千塊縣裡社會各界捐助款。
令金珠不高興的是,縣裡來人的時候縣電視臺也來人了,他們要求金珠姐弟四個站在那些捐贈品面前,手裡拿著那五千塊錢,然後教金珠對著鏡頭說些感謝的話。
金珠斷然拒絕了。
這豈不是讓金珠再次把自己曝光在眾人面前?以後金珠還怎麼走出去唸書?
如果必須以這種方式來換取社會各界對她的關注和幫助,那麼她金珠寧可不要這種幫助。
縣裡的領導們沒想到金珠的個性這麼強,頗有些下來臺,只好草草錄了幾個那些領導們站在那堆慰問品面前的鏡頭。
誰知這還沒完,緊接著是市電視臺的人陪著市裡的領導們來看望了金珠一家,依舊是那些東西,不過這一次的社會各界捐助款達到了一萬五千塊錢,這麼大的一筆錢,歸屬卻成了一個難題。
謝謝克麗絲塔兒的禮物,麼麼噠。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第三十五章、又一個要跳江的
市裡的領導們來了自然也是要錄影的,金珠仍是不願意把自己曝光在鏡頭前,電視臺的人便為難了。
這時,劉萍想到了一個主意,金珠不肯配合,不是還有周水仙嗎?周水仙是金珠的奶奶,她代表這一家子接受這份捐助也是名正言順的。
這會的劉萍只想著完成任務,全然忘了周水仙是怎麼跟她抱怨金珠姐弟幾個的。
周水仙本來就在一旁看熱鬧,暗自眼紅這麼多東西和錢又進了金珠的口袋,突然見劉萍拿著那一萬多塊錢放到她手裡,讓她對著鏡頭說幾句感謝的話,周水仙樂得合不攏嘴,上電視這麼體面的事情居然輪到了她,而且還不白上,說幾句話就有上萬塊錢,這可真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事呢。
可金楊見周水仙手裡拿著這一沓錢準備開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