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一:“懷王約入秦無暴掠,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財,罪四也。”大大抵損項羽的形象,籠絡了人心。

前期,劉邦並不是項羽的對手,但經過這劉邦一番誤導,社會民眾對項羽的看法改變了,項營內部也出現了裂變。多場戰役之後,當初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最終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自刎烏江。

楚漢相爭,劉邦勝,劉姓得漢家天下。當時有迷信者稱,這是一種報應。

事實上,是劉邦及其一幫謀士善於利用人心,秦始皇的暴政再怎麼遭人恨,但盜掘其陵在過去一般人心中都認為是大逆不道。“不道”自然不得人心,即所謂失人心者失天下,劉邦佔勝項羽的玄機大概在此。

劉邦借項羽盜掘秦陵一事大做文章,撿得一個“天大”的便宜。在當了皇帝后,他便很注意這方面,加強了對秦陵的保護,“發冢者誅,竊盜者刑”,又置“與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不只秦陵得到保護,包括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在內的陵墓得都安排人看護,嚴禁盜掘。

報應現象五:子孫不興

曹氏魏國僅歷46年即亡

曹操子孫不興、魏國國運不濟,過去迷信者也認為,是曹操盜的墓太多,得罪了鬼神,壞事做絕,遭到報應,讓其子孫不興。

曹操所處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很猖狂的盜墓時代,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從軍人到百姓,多以盜墓為生存,“自喪亂以來,墳墓無不發掘。”曹操在軍中設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營盜墓的機構,梁孝王陵便是曹操盜掘的名陵之一。梁孝王叫劉武,是漢文帝劉恆的小兒子、漢景帝劉啟的同母弟弟。其陵豪華、陪葬甚豐,據說在曹操盜掘之前,已被盜過一次,但曹操仍盜得了大量的財寶。當時曹操親臨發掘現場,“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露屍,略取金寶。”(詳見本書《人物篇:最專業的盜墓狂人曹操》)

報應篇 為何盜墓者多不得好死(3)

憑著盜墓掘來的不義之財,佔著天時地利人和,曹操在三國鼎立時期出盡了風頭。後其兒子曹丕受禪稱帝,始立魏國,終奪得劉家天下。

但遺憾的是,從公元220年至265年,曹氏連頭連尾僅行了46年的帝王運,就讓司馬懿的孫子、司馬昭的大兒子司馬炎鑽了空子。曹操的孫子曹奐,即歷史上的魏末帝“元皇帝”,被廢為陳留王,司馬炎當上了西晉的第一任皇帝,曹氏完了。

對於曹操的盜墓行徑,當時即遭口誅筆伐。時文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替袁紹起草過一份檄文,聲討曹操的不仁不義:“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曹操)身處三公之官,而行虜之態,汙國虐民,毒施人鬼”,“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可見,曹操當年所為,與項羽盜掘秦陵一樣,確實是不得人心的。遭所謂子孫不興、國運不濟的“報應”,實際是歷史的必然。

報應現象六:官司纏身

唐皇親韋堅被李林甫諂害

項羽、曹操這樣的“報應”,在今人看來更有附會之嫌,有點好笑。但如晉時刺史溫放之從馬上摔下來喪身,盜墓者結局多是非正常死亡,確是社會的客觀存在。

除了盜西湖朱某那樣“自殺”後果外,不少盜墓者則是被官府抓住遭殺。唐玄宗李隆基當皇帝時,有一個很有名的外戚叫韋堅,其妹妹為皇太子妃,本人為宰相李林甫的表妹婿,地位相當顯赫。

《新唐書·韋堅傳》(卷147)稱,“玄宗諮其才,擢為陝郡太守、水陸運使”。韋堅在做水運使時,渭水曲折淤淺,不便漕運,他親自主持徵調民工,在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壅渭為堰以絕灞滻二水,向東作一條與渭水平行的渠道,在華陰縣永豐倉附近復與渭水匯合。又在禁苑之東築望春樓,下鑿廣運潭以通漕運,使每年至江淮載貨之船得以舶在潭中集中。

興修水運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韋堅吃力不落好,本想借此討好李隆基,卻讓李林甫抓住了把柄,把他整倒,最終被殺害。原來,韋堅在開鑿河道時破壞了很多民冢,致民怨極大。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和評價韋堅的,“堅始鑿潭,多壞民冢墓,起江、淮,至長安,公私騷然。及得罪,林甫遣使江、淮,鉤索堅罪,捕治舟夫漕史,所在獄皆滿。郡縣剝斂償輸,責及鄰伍,多裸死牢戶。林甫死,乃止。”

報應現象七:戰事不利

軍卒盜墓一樣有報應

從中國盜墓史上來看,如項羽、曹操這樣,以軍人身份出現的盜墓者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