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的第一次大入侵
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一直到公元后1500年,在這長達4000多年的歷史中,遊牧民族對農耕世界發起的大沖突、大入侵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從公元前3000紀末(在這裡,我們不用“世紀”這個單位,而用“千紀”這個單位),一直到公元前600年左右,持續了1500多年。在這段時間裡,遊牧民族對剛剛出現不久的農耕世界發起了第一次大入侵,以及隨之而來的第一次文化大融合。這一次大入侵的主要發起者,最初可能是生活在黑海和裡海之間的一些操持原始雅利安語的遊牧民族。這些遊牧民族最初活動在黑海和裡海之間的草原上,從公元前3000紀末期開始,他們逐漸向亞歐大陸南面的農耕文明地區滲透、擴張。這種滲透和擴張的活動是透過千百年的時間才完成的,遊牧民族的擴張過程是漸進式的,他們追逐著水草,走走停停,趁農耕世界虛弱之機,就大舉進攻,以蠻族入侵者的身份進入文明的農耕世界。
在遊牧民族對農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入侵活動中,亞歐大陸上的幾個親代文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先來看看亞歐大陸西部的情況,在這次遊牧民族大入侵中,操持原始雅利安語的遊牧民族分別向西南、正南和東南三個方向侵入農耕世界。向西南方向遷徙的那些遊牧民族,包括愛奧尼亞人、阿卡亞人、多利亞人等民族,先後進入了巴爾幹半島,進入了希臘,摧毀了親代的克里特文明及其孑遺邁錫尼文明。這些衝入希臘半島的民族,可以分為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主要是愛奧尼亞人,他們以一種比較和平的方式,滲透到愛琴海世界,滲透到希臘半島,滲透到小亞細亞和西亞,建立了很多泛希臘的城邦。到了公元前15世紀前後,從北方又來了一支比較兇猛的遊牧民族,他們自稱為阿卡亞人。這些阿卡亞人侵入希臘半島以後,就毀掉了克里特文明,然後在希臘半島的東北角,在邁錫尼這個地方,模仿克里特文明建立了一個邁錫尼文明。邁錫尼文明帶有很明顯的模仿克里特文明的色彩,所以我們說它是克里特文明的一個孑遺。在邁錫尼文明時期,在愛琴海地區發生了很多戰爭,比如說大家比較熟悉的特洛伊戰爭,也就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講述的那場戰爭。根據荷馬史詩的說法,這場戰爭的起因是為了一位名叫海倫的希臘美女,希臘人為了一位被特洛伊王子透拐的美麗婦女而打了十年艱苦卓絕的戰爭,可以稱得上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特洛伊是小亞細亞的一個城邦,在希臘人眼裡屬於亞洲;而荷馬史詩中的希臘人,都自稱為阿卡亞人,他們認為自己與特洛伊人是不同的民族。這些自稱阿卡亞人的希臘人,就是毀掉了克里特文明、建立了邁錫尼文明的那批遊牧入侵者。再往後,在邁錫尼文明建立了幾百年以後,到了公元前11世紀左右,從北方又衝來了第三支更為野蠻的遊牧民族,他們叫做多利亞人,這些多利亞人摧毀了由阿卡亞人建立的邁錫尼文明,整個古代愛琴文明到此徹底滅亡。多利亞人的入侵使希臘半島陷入了三個多世紀的黑暗時代中,整個社會似乎又倒退回了一種矇昧野蠻的史前狀態。一直到公元前8世紀,才在文化融合的基礎上產生出了一個嶄新的希臘城邦文明,就是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那個創造了美麗精湛的藝術作品和哲學思想的希臘城邦文明。這個輝煌無比的希臘城邦文明就是遊牧入侵者與克里特本土文化相融合、相雜交所產生的一個新的文明形態,它是繼克里特文明之後的第二代文明,即子代文明。除了入侵希臘的這些遊牧民族之外,還有另一些操持原始雅利安語的遊牧民族也捲入了向南遷徙的大浪潮,他們進入阿平寧半島,成為羅馬人的祖先;還有一批遊牧入侵者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也就是西班牙半島,他們成為高盧人的祖先,而高盧人則是法國人的祖先。由此可見,地中海世界的三個半島——巴爾幹半島、阿平寧半島和伊比利亞半島——上後來出現的較高水平的文明,包括希臘城邦文明和羅馬文明,都是北方遊牧入侵者與愛琴海文明相雜交、相融合的結果。公元前8世紀以後崛起的希臘羅馬文化可以看作是克里特文明或者愛琴文明之後的第二代文明形態,它與克里特文明之間的中介正是那些操持原始雅利安語的北方遊牧民族。
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衝突(3)
往正南入侵的那一支操持原始雅利安語的遊牧民族,越過了伊朗高原,進入了兩河流域。在此之前,兩河流域的親代文明變換了很多國家形態,從最初的蘇美爾到阿卡德,到古巴比倫,到亞述,再到新巴比倫,儘管這些國家形態在變換,但是它都屬於同一種文明,基本上都屬於閃米特語言系統的文化。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