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著名的斯芬克斯金字塔,但是我們在希臘的悲劇故事如《俄底浦斯王》中,也可以看到斯芬克斯這頭怪獸,這種同一性很好地說明了克里特文明與埃及文明之間的文化聯絡。與克里特文明相繼出現的另一個文明就是印度的哈拉巴文明。關於這個文明,我們瞭解得比較少。我們通常知道的印度文明,是指以吠陀教和婆羅門教而著稱的古代印度文明,實際上這個古代印度文明是印度的第二代文明,它不是最早的文明形態。借用生物學的概念來說,我們把最初的一代文明形態叫做“親代文明”,而把從這些最古老的文明中衍生演化出來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更晚的文明形態都叫做“子代文明”。那麼,我們大家所熟悉的那個以婆羅門教為標誌、以種姓制度為特徵的古代印度社會,實際上是第二代文明,即子代文明,它是由那些從西北方向湧來的雅利安語入侵者建立的。在這個文明產生之前,還有一個由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民族創造的文明,這就是哈拉巴文明。哈拉巴文明是比較晚近才被髮掘出來的,在20世紀初,有一批英國的考古學家在一片荒蕪的墓地裡了發掘出來一個城市遺蹟。他們根據這個城市遺蹟推斷出來,在那些建立婆羅門教和種姓制度的外來入侵者來到印度河流域之前,在印度河流域曾經存在過一個非常發達的文明形態,這個文明是由一些被稱為達羅毗荼人的土著民族所建立,他們把這個最古老的印度文明稱為哈拉巴文明,因為它是在一個被叫做哈拉巴的地方被髮掘出來的。那些建立了哈拉巴文明的達羅毗荼人,因為他們生活在南亞,所以面板比較黑,身材比較矮,鼻子扁平,與後來進入印度河流域的那些身材高大、面板白皙的雅利安語入侵者相比,在身體形態上有著很大的差距。這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哈拉巴文明在後來雅利安語入侵者的征服浪潮中被毀滅了,達羅毗荼人也被征服了,淪為奴隸,被入侵者們貶稱為“達薩”。“達薩”在印度語裡就是奴隸的意思。也就是說,那些最初建立哈拉巴文明的印度土著,在後來雅利安語遊牧者的征服活動中,反而淪為奴隸了。一直到現在,在印度南部地區,仍然生活著一些達羅毗荼人的後裔,他們的社會地位都比較低下。至於我們所熟悉的那個古代印度文明,顯然是一種文化融合的結果。
在五個古老文明中最晚出現的一個,就是我們中國的夏商周文明。關於中國文明出現的時間問題,國際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常說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這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並不是學術界的定論。西方學術界一般只承認中國的文明史從商代開始,理由是在商代中國才有了文字,也就是甲骨文,而文字是判定文明與史前狀態的一個重要標誌。大家知道,前些年我們國家花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搞一個投入最大的人文學科重大專案,叫做夏商周斷代工程。這個專案的目的無非是要證明,我們中國的文明史不能從商代開始算起,而要從夏代開始算起。因此,這個專案的首要目標就是要發掘出有說服力的夏代文明的考古證據。此外,弄清楚夏商周三代的具體分期,以及每位帝王的執政年代等,也是這個專案的重要內容。按照現在中國學術界的觀點,夏代以前的時代都屬於傳說,如三皇五帝之類的傳說,從夏代開始,中國才進入文明歷史。但是西方學術界卻認為中國文明的開端應該在商代。大家知道,商代的歷史大約從公元前17世紀初開始,如果中國的文明史只能從商代算起,那麼我們就不能說自己有5000年的文明史,因為從商代到今天只有3000多年。如果我們證實了中國文明應該從夏代開始,而夏代的歷史據記載從公元前22世紀左右開始,距今勉強可以說是5000年左右。當然要想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需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大量的考古發掘,需要對古代文獻進行細緻的研究。這個專案現在已經結題,它的成果如何,我不是搞考古學研究的,在這裡不便評價。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它的首要目標並沒有實現,始終未能找到夏代作為一個文明的確鑿證據,如文字等考古資料。在這裡,問題並不在於中國古代有沒有一個夏代,而在於這個夏代到底是一種文明,還是一種史前文化,像更早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那樣。在這裡一個關鍵的證據就是文字,在國際文化學界,文字是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是文明區別於野蠻的一個根本標誌。可以說,在文明與野蠻之間,存在著許多區別,但是最主要的區別有兩點。用我們今天比較時髦的話來說,這兩點區別分別是物質文明方面的和精神文明方面的。從物質方面來說,文明的標誌是什麼呢?那就是它必須有定居的農耕生活。文明社會中的人們已經開始過上了定居的農耕生活,有了永久性的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