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名將,主要是因為嬴政慧眼識英才。倘若他生活在趙國的亡國之君趙遷那裡,恐怕就不會這麼幸運,也可能會像李牧一樣被秘密處決。

所以,人才的作用要想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得有一個條件:他必須得到他的上級大膽授權與堅定支援。

嬴政在兼併六國的過程中基本上沒有犯過什麼大錯誤,比如說消滅六國的順序,軍事、外交兩手並用的大政方針。嬴政所犯的唯一錯誤是,滅楚之時輕信了李信之言,派李信帶二十萬軍隊滅楚,結果大敗而歸。然而,嬴政在得到李信戰敗的訊息後,立即驅車登門,向王翦坦然認錯,力勸王翦出山,並滿足了王翦的所有要求。於公,嬴政同意派出六十萬秦軍,由王翦一人指揮。於私,王翦數次要地、要房產,嬴政統統予以滿足,這在秦國曆史上和戰國曆史上都是破天荒的。對於犯了重大錯誤的李信,嬴政也未誅殺,而是寬大處理,允許他改正錯誤。這是何等博大的胸懷!

勇於承認錯誤,敢於承擔責任,善待犯錯的部將,這是嬴政能夠統一天下最可貴的個人品質之一。

嬴政和他的手下名將能夠如此相處,由他統一天下就成為歷史的必然了。

如果拿嬴政和他雄才大略的曾祖父秦昭襄王作一比較,大家會理解得更清楚。秦昭襄王時期,秦國也有一位名將白起。白起指揮了長平大戰,此戰消滅了趙軍的主力。長平之戰剛一結束,白起就力主攻打邯鄲,趁機滅趙。不過,和王翦相比,白起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白起的戰功引起了秦國相國范雎的嫉妒。范雎以秦兵傷亡慘重為由,力主休整部隊。秦昭襄王當然知道秦軍在長平之戰中犧牲巨大,本來就對立即發動邯鄲之戰猶豫不決,加之范雎的休整建議,秦昭襄王就沒有采納白起立即滅趙的主張。

數月之後,在秦昭襄王準備出兵攻打邯鄲之時,白起知道已經錯失戰機——當時趙國已經承受了長平之戰的慘痛,而且做好了與秦軍決一死戰的準備——加上此時身上有病,便辭掉了主帥之職。秦昭襄王在白起缺位的情況下,發起了邯鄲之戰。面對同仇敵愾、意欲同歸於盡的趙軍,秦軍一敗塗地。此時,秦昭襄王又想到了白起,他親自出馬,請求白起領兵出征。但是,秦昭襄王沒有像嬴政一樣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是在拒不認錯的情況下要求白起出徵。白起當然不接受這種強令,便說,當初不聽我的意見,現在怎麼樣了?秦昭襄王聽到白起的話後,怒火騰的躥了起來,強令白起立即就任。白起則假稱病情嚴重,拒不領命。無奈之下,秦昭襄王又派相國范雎出馬,勸白起掛帥。白起一直對范雎出於私心力阻他在長平之戰後出兵攻打邯鄲之事耿耿於懷,因此,范雎請他,他還是辭不赴任。三個月後,諸侯聯軍打得秦軍喘不過氣,秦昭襄王每天都收到秦軍大敗的戰報。秦昭襄王遷怒於白起,派人驅逐白起,不准他繼續留住咸陽城,並免去白起的一切封賞,降為普通士兵。當時白起功封武安君,貴為封君。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二十五 股肱之臣(4)

白起剛剛走了十里地,情況便急轉直下。原來,秦昭襄王和相國范雎及其他大臣議論此事,有人說,大王讓白起遷出咸陽,白起非常不滿,口吐怨言。秦昭襄王一聽,無名之火騰的一下直衝腦門,將失敗的惱怒全部轉到白起身上,即刻派使者賜白起一劍,令他自殺。白起仰天長嘆,隨即自刎。一代名將最後竟是如此下場。

白起和王翦兩人的戰功不相上下,但是,兩人的命運太懸殊了——白起

功高而被賜死,王翦功高而子孫富貴。當然,王翦確實比白起更懂得君王的

心思,因此,王翦在率領重兵出征之時非常善於自全,他那麼起勁地要地、

要房,就是想以自己的“貪財”向嬴政昭示自己毫無政治野心。看著王翦出

徵之前“貪婪”地斂財,嬴政哈哈大笑,就是這一笑徹底消除了他對王翦的

疑心。所以,王翦、王賁父子在立下蓋世之功後仍然能得以善終。後來,王

翦的孫子王離還當了秦軍主力長城軍團的副指揮長。

除了王翦善於自全之外,嬴政對功臣的善待也極為不易。功臣中有善於自全者,也有不善於自全者,但是,他們的功勞均不可抹殺。是否善待功臣是考量一位領導者氣度與胸懷的標尺,也是事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要善待自己的功臣,因為,功臣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的驕傲,是民族的希望。

嬴政非常善於用人,重用王翦、王賁父子即是一個明